新老七种工具比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15606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老七种工具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老七种工具比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老七种统计工具文献综述摘要: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是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对产品质量实行统计质量限制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一些学者把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归纳为新老两类,本文介绍了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质量专家独创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的特点、应用、运用留意事项等。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限制;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一、前言 王毓芳,郝凤.(2003)质量分析质量改进与统计技术中提出新老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20世纪60年头提出老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胜利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常常携带有七种武器

2、,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老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试验设计、分布图、推 移图等。20世纪70年头末80年头初,日本“质量管理探讨会”依据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须要,经过多年探讨和实践,提出“质量管理新七种方法”,简称“新七种工具”。 质量限制(QC=Quality Control)是指限制制造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最优良的状态。老七种工具 QC 老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新七种工具 QC 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 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 法、网

3、络图法。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老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一)QC七大手法的作用1、帮助我们作好日常平安生产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2、可在混沌不明的状况下,认清问题关键在于搜集数据,分析、归纳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老七种工具刘宏(2006)质量与管理中老七种工具的特点1、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限制2、通俗易懂,一线员工易于驾驭,主要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秦现生(2008)质量管理学这本书中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一)、层别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是整理质量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把所收集起来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生产条件相同的

4、数据归为一组,使之系统 化,便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造成质量问题的缘由和条件是多方面(人、机、料、环、法)的,所收集的大量统计数据往往带有综合性,为真实地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缘由和变更的规律,将收集到的大量统计数据,按其不同的来源进行分类后,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分层法。分层的目的在于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尽可能小,而使层与层之间的数据差异尽可能大地反映出来,就可以显示出分层的作用与果,否则分层无效。在应用分层法对数据进行分层时,须选择适当的分层标记,一般按人机、料、 环、法、时间等条件作为的标记。分层法是通过多元思索而明确问题的绽开型系统图。(二)、柏拉图(Pareto Analy

5、sis)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宝安排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 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又名重点分析图:依据所搜集的数据,以不同区分标准单位(t、次数、kwh、个)加以整理、分类,计算出各分类项目所占的比例而依据大小依次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它是用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它一般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时间等);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频数大小自左至右排列;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因素频数的大小;折线由表示各因素的

6、累计频率的点连接而成。柏拉图(又叫排列图;帕累托图)1、柏拉图的功用(1)它可以快速驾驭问题重点,了解问题的基本症结所在;(2)驾驭重要要因。每个缘由占整个问题的百分比,使你能把握问题的重心,抓住重点,对症下药,解决问题;(3)确认改善效果。2、柏拉图的留意事项:(1)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45项缘由就可以;(2)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少,45项较合适,最多不超过9项,假如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假如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的柏拉图无实际意义;(3)做成的柏拉图假如发觉各项目安排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做分析;(4)柏拉图是管理改

7、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假如数据类别已经很清晰者,则无需再花时间制作柏拉图。3、柏拉图法的适用范围:改进任何问题都可以运用排列图法: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 各个方面的工作改进活动。 (三)、因果图因果图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出来的,故又叫石川图,同时因其形态,又叫鱼刺图、鱼骨图、树枝图。还有一个名称叫特性要因图。一个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缘由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从这些错综困难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须要利用科学方法,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动身,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直到找到根源为止。因果图就是用来依据结果找寻缘由的一种QC手法。因果图(又叫

8、鱼刺图;石川图)1、功用(1)整理问题;(2)追查真正的缘由;(3)找寻对策。2、绘制因果图应留意事项(1)脑力激荡:要集合全员的学问与阅历,运用脑力激荡法,集思广益。(2)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大缘由时应依据具体状况,适当增减或另立名目,除人、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外有时还包括其它如动力、管理等方面。(3)缘由分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缘由或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进行缘由逐层分解时要充分运用5W2H的方法分析。(5)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6)多加利用过去搜集的资料。(7)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2H原则执行。(8)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

9、图。(9)大要因 (大骨)通常代表是一个具体方向。中要因(中骨)通常代表的是一个概念、想法。小要因(小刺)通常代表的是具体事务。(10)至少要有4根大骨、3根中骨及2根小骨。一支特性要因图就会有24个小要因,且这些要因都不能重复。(11)对要因发问,为什么?(Why?);对对策发问,如何(How)。(四)、直方图梁国明 (2006)在制造业过程质量限制与检验常用统计方法读本这本书中提到,又称质量分布图和质量散布.将所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横轴上适当地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并将各区间内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加起来,用柱形画出的图形。过程实力刚好 过程实力比规格好得多中心偏左的过程实力 中心偏

10、右的过程实力分散度过大的过程实力1、运用目的(1)测知制程实力;(2)测知数据的真伪;(3)测知安排型态;(4)计算产品不良率;(5)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6)藉以订定规格界限;(7)规格与标准值之比较;(8)可用于制程管制(9)求安排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五)、管理图美国休哈特博士于1 9 2 7 年独创,他表明在过程中,异样因素对产品的质量变异影响的程度是很大的。又称限制图。它是用于分析和推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带有管理界限的图。它有分析用管理图和限制用管理图两类。前者专用于分析和推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用来分析产生异样波的缘由;后者专用于限制工序的质量 状态,刚好发觉并

11、消退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六)、散布图又称相关图。它是在处理计量数据时,把相互有关联的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缘由;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依据分布的形态来推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1、散布图的功用(1)检定两变数间的相关性。(2)从特性要求找寻最适要因。(3)从要因预估特性水平。2、散布图的目的(1)知道两组数据(或缘由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程度。(2)依据各种可能影响缘由层别绘制散布图,可找出最适合的要因。(3)检视是否为不相关。3、在制作散布图时,应留意以下事项(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个以上,最好50个,100个最佳。(2)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

12、值建立x、y坐标。(3)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缘由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4)散布图绘制后,分析散布图应谨慎,因为散布图是用来理解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须要进一步的分析,最好作进一步的调查。4、 散布图的种类与分析(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相关性强:如马力与载重的关系;相关性中:如收入与销售的关系;相关性弱:如体重与身高的关系。(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削减。相关性强:如投资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相关性中:如举重力与年龄的关系;相关性弱:如血压与年龄的关系。(3)不相关:当变量x(或y)增大时,另一个变量(或x)并不变更。

13、如气压与温度的关系。(4)曲线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个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削减,反之亦然。如记忆与年龄的关系。(七)、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以简洁的数据、应用简洁了解的方式做成图形或表格。表中记有查检的必要项目,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就可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用一种简洁的方式将问题查检出来的表格或图即叫做查检表。进一步说就是在收集数据时设计的一种简洁的表格,将有关项目和预定收集的数据,依其运用目的以很简洁的符号填注,而且很简洁收集整理以了解现状,作分析或作为核对点检运用,这种设计出来的表格称之为查检表。1、数据概述(1)数据

14、数据:所谓数据,就是依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数据事实;以数据追踪品质,让数据说实话。(2)数据搜集重点:搜集正确的数据;避开主观的推断;要把握事实真相;取样方法;测定方法与设备。(3)数据的种类定量数据计量值:如长度、时间、重量等连续性数据;计数值:如缺点数、不良品数、样品数、人数等非连续性数据。定性数据如衣服的美感等以优先级、等级为依据的数据。2、检查表的目的与意义(1)查检表的目的供应一个记录数据的标准化格式,以帮助资料搜集。假如要知道制程的变异情形,这时可利用检查表搜集资料,如表6-1所示。这种做法免除数据的重复抄录及计算错误,而能得出与直方图相同的效果,是一种颇为好用的工具。

15、(2)检查表的整理时应留意事项:做缘由分析或实行对策时,须有数据作为依据;清晰运用目的;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样;搜集完后须立刻运用(时效性);记录时要力求正确及清晰。三、新七种工具刘宏(2006)质量与管理中提到新七种工具的特点:多变困难的竞争,管理方法的交叉组合应用 把现代化管理方法引入质量管理 强调用系统性、多元化的方法考虑并解决问题 强调用图形对非量化资料的整理 王兰会(2007)质量管理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中对新七种工具进行了介绍。(一)、 亲和图简要说明 亲和图是1953年日本人川喜田二郎在探险尼泊尔时将野外的调查结果资料进行整探讨开发出来的。 亲和图也叫KJ法,就是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种数据、资料,甚至工作中的事实、看法、构思等信息,按其之间的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使问题明朗化,并使大家取得统一的相识,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在解决重要问题时,将混淆不清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整理,以使问题得以明确,运用亲和图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亲和图的运用,可使不同见解的人统一思想,培育团队精神。 亲和图分类通常是依据人员来分的,可以分为两类: 个人亲和图:是指主要工作由一个人进行,其重点放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