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15446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一、指导思想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应教育教学形势发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整体队伍综合素质,结合我结合我校发展现状,遵循“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打造名校”的办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逐步完善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工作目标鉴于我校实际,本年度在课改工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标为突破口,逐步转变教师原有的旧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大

2、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三、组织领导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教导处为核心,成立课改业务指导组。具体成员如下:组长:段春辉副组长:王硕浩袁英才组员:全体教师四、具体措施和要求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明确课改的重要性,要求各科任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课改,积极响应课改号召,从自身做起,提高业务素质,探究教育教学新模式。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制定课改教研计划,分工负责,落到实处。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新课标,谈体会。4、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绳,建立以“问题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模式认真备课,科学撰写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改的先进性、科

3、学性和有效性。5、以新一轮继续教育为配合,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认真写好课改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6、在课改业务指导组的督导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抓好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工作。7、抓好本校示范课和公开课工作,要求每个教研组,安排两节公开课,并做好评价记录。8、以备教改检查为依据,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在课改中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情况,比如各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教学方式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并做好会议记录,及时向教师反馈。9、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评价措施,为课改服务。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二)一、指导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4、是教育的“三个面向”和_等重要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搞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深远意义,从而真正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具体工作措施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该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主

5、导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在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和分类指导下实现的。(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学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2、建构自主评价课程体系(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更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的个人知识将

6、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也将大大增加,教师从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改变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在探究性课程上,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及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加教育者间的互动关系,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

7、形式和专业分工。三、积极参加课本开发,通过开发提高自己1、新课程文化是一种共建的、合作的、发展的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2、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水平,教师必须成为现代研究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研究教学,还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而且还要研究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

8、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静态占有者向动态研究者转变。四、加强新课程与培训者的充电意识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呈多元化趋势,我们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以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当前教师的培训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理论依据、内容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帮助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提高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专题培训、研讨,总结已经的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形成系统理论,提高继续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将十分复杂,而且可以预测。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变革。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