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13304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发现与探索教案(三年级上)1. 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内容: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研究 视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视错觉现象”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 引起学生对视错觉方面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去伪存 真,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初步了解视错觉方面的有关 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事物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的科 学观的体验。教学难点是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而得出科 学性结论,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 存在一定难度,要

2、做好启发和引导。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对图形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视错觉现 象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参与活动 的积极性。2、可以再收集一些视错觉现象事例,或结合教学情况 制作课件,以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四、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1 把学生用直尺和 1 张白纸。五、教学过程:(1 )导言 :观察书图中 A 和 B 两条线是平行的吗?看上去它们好 像不平行,可是用尺量一量就会发现它们是平行的。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到“量一量”的实践中提出有时“我们会产 生视错觉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新课:本节活动是对图形进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视错觉现 象及

3、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活动过程: 进行四项实验,分别为:实验一实验程序:观察图 1 中的 3 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图中是红线长还是蓝线长? 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 图中间的圆圈圆吗?思考:动手测量一下,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这说明了什 么?通过观察与测量进一步证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 的。教学中以学生 自主活动为主,“思考问题”可以 小组活动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总结。 第一、二幅图较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而第三幅图,由 于印刷问题有时不易产生“视错觉现象”,若将此图放大效 果会好一些。实验二实验程序:1. 比较图 2 中横线 A 和横线 B ,用尺量一量, 结果怎样? 为

4、什么我们感觉 B 比 A 长呢?2. 看一看:图 3 中 A 图和 B 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 思考:想一想,是不是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通过实践证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短斜线与四周的 大小圆图形)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第二幅图要指导同学在白纸上剪下相当于中间圆图形大小的部分,然后盖在图上进行研究。实验三实验程序:图 4 中和哪个图形大?想办法用薄纸把图形描下来,再与图形并列横放(重合)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践证明图形相对位置,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关键是指导同学把图 1 描好。实验四实验程序:图 5 是由蓝、白、红三色组成的。看一看,图中的三色条一样

5、宽吗?认真看一看再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笔记本上。思考 :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是 不是经验的影响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通过观察与测量图形,证明是“经验”的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这种现象建议教师再补充一二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结论。 (3)探索发现1. 实验一说明了视错觉是存在的。实验二说明了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响人们产生视错 觉。实验三说明图形(物品)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 觉。实验四说明了经验也可能使人们产生视错觉。2.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视错觉现象。比 如,现在汽车的数量多、种类杂、形状各异。这些车在马路 上来来往往,驾驶员有时会出现对车身的长短、速度

6、的快慢 等产生视错觉,致使判断产生误差。这就要求驾驶员格外注 意,不超速驾驶,以免发生危险。这一部分给出两段内容,第一段内容是实验的回顾与总 结,并得出本课课题的研究的结果。第二段内容实验结论的 印证与应用。教师可以用回放课件小组讨论法实施教学活动。( 4 )探索延伸1 、下面有 4 幅图,动手量一量,看实际图形与视觉有什么 不同? 图中 AB 和 CD 的两条线一样长吗? 图中两条红线一样长吗? 图中有圆形吗? 图中除中间的正方形外还有正方形吗?这一部分用本课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判断较为复杂图形 “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建议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活动。提示同学:要采用本课实验中的方法进行研究

7、。2. 应注意的问题(1 )要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 )对于“视错觉现象”的危害与应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再 补充一些事例进行教学活动。3. 结论 (1)看看我们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的。(2)探索延伸中四幅图都属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影响使 我们产生视错觉。四、背景资料1.什么叫视错觉? 视错觉就是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 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本课活动基本都属于不当的参照 形成的错误的判断2.错觉的危害 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无数彼此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共同 活动场所实现的。 驾驶员受身

8、体素质、 年龄、 环境等的影响, 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几种错觉。颜色错觉: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这些颜色通过城市的建筑、 大地装饰、衣服的涌动,相互交错,流动变幻,容易使驾驶 员精力不集中,造成错觉。距离错觉:汽车的数量多、品种杂、形状各有千秋。对这些 在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驾驶员会出现对车身的长和短, 速度的快和慢等判断误差,造成错觉。光线错觉:太阳光,反光物体的亮度,车头冲着光,车头背 着光,明体车窗,暗色车窗,以及夜间行车长灯强光,短距 灯弱光,反复出现易使驾驶员在未适应前造成错觉。弯度错觉:按照科学要求,公路是没有笔直的。公路的自然弯度和人为弯度,才使公路四通八达。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

9、,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 成错觉。时间错觉:任务急迫,收车回家,赶早出车,人和车抢路等 等时间上的限定,会使驾驶员出现“超前”抢路。这种心理 也会造成错觉。环境错觉: 地理环境不同, 特别是新路环境, 驾驶员不熟悉, 自然产生一种陌生感。熟路又会出现习惯性。在城市马路上 停车, 或是路的级别要求, 什么型号车, 可行什么级别公路, 这些规则制约驾驶员的行驶,造成环境错觉。3. 舞台设计师常利用戏剧布景、 服装设计、 舞台灯光、 演员 化妆等方面的视错觉来增强知觉形象的鲜明性。板书设计: 1 为什么看错了视错觉是存在的原因:参照物物品位置人的经验等都是产生视错觉的原因反思:

10、2. 吹泡泡一、教学目的1. 通过吹泡泡的活动,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 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 通过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了解“玩”中有科学,知道生 活中处处有科学,并体验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喜 悦。3. 通过配置泡液及各种吹泡泡方法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及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本课有两个重点: 配置泡液的试验,了解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 入适量的洗洁精,搅拌均匀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用自己配置的泡液练习和体验试验五的四个程序中的内 容。学会三个吹泡泡的技巧。三、教学过程:实验一:实验程序:在水杯中倒入半杯清水。 用吸管的一端粘一下杯中的清水。 用

11、嘴对着吸管吹一下,能吹出泡泡吗?实验二:实验程序: 在半杯清水中用滴管加入 1 滴洗洁精。 用吸管把杯中的洗洁精搅拌均匀。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 用嘴对着吸管吸一下,能洗出泡泡吗?实验三:实验程序: 试着再向杯中用滴管滴入 2滴、3 滴、4 滴洗洁精, 用吸管搅匀,一边滴一边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 美的泡泡。 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用嘴对着吸管连 续吹几个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实验四:实验程序 : 用吸管的一端在小杯的洗洁精里蘸一下。 用嘴对着吸管的另一端吹一下,看有什么结果? 通过实验发现:用浓的洗洁精直接吹泡泡,效果不 好。实验五:实验程序: 用自己配制的泡液练习和体验 4

12、 个问题: 体验慢慢吹是什么结果? 体验快吹是什么结果? 体验用粗管吹是什么结果? 用多只吸管捆在一起,蘸上泡液是什么结果?实验结论:配制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洗洁 精,搅拌均匀,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探索发现1. 吹泡泡的溶液配比,以及吹泡泡的过程: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说明了吹泡泡里有科学。吹泡泡、玩泡泡的新 花样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到“玩”得有趣, “玩”中有科学。2. 围绕“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这个问题,从调配 溶液的比例,选用粗细不同的吸管,吹泡泡的技巧几个方面 指导吹出大而好的泡泡。3. 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良好科学品质的培养;在调配溶液 过

13、程中保持桌面的整洁,做到各种用具井然有序。4. 教师的示范演示要求全面而准确,课前要认真的演练,示 范出最大最好的泡泡,尤其是泡泡的新花样的演示,以启发 学生的创造欲望。四、参考资料吹泡泡的溶液里的水蒸发的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 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加一些甘油,它能 与水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蒸发的速度, 延长了泡泡消失的时间。吹泡泡溶液的最佳配方是: 2 份洗涤剂, 6 份水, 14 份 甘油(或医用的“开塞露”)。当肥皂泡完整时,看上去非常漂亮。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薄膜的顶部和底部都会产生折射。最后的薄膜层反射红光,最薄的反射紫光。居中的反射七彩光。板

14、书设计:2. 吹泡泡配泡液 吹泡泡反思:3. 照镜子的发现一、教学目的1通过使用镜子中出现的有趣现象的实验学习和探究 活动,激发学生对镜子反射方面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增强 学生对反射方面的科学知识的体验和反射原理的正确认识,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2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方法的 训练和提高。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镜子的反射方面的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体验到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 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和对光 学方面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2学生对于镜子都非常熟悉,但平时对镜中成像并不 在意,更没有进行过研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

15、 中最普通的镜子也存在这么多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对 于生活观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见到的其他 和反射有关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前也可以对生活中 的反射现象进行搜集整理,积累知识。三、教学过程本课探索主题提出要对镜面成像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实验一用镜子找自己的脸,你能分清镜子中哪边是你的左眼、 哪边是你的右眼吗?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发现“镜子中的 你的右眼变成了镜子中的你的左眼,而不是镜子中的你的右 眼”这一平时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 研究兴趣。实验二请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再用铅笔在圆上画一遍,你 是不是觉得容易呀!眼睛看着镜子中的圆形描画这个圆形, 看看好描画吗?第二个实验让学生体验镜子反射给眼睛带来的错觉。实验三用光亮的不锈钢勺的两面分别照自己的脸部。第三个实验采用用勺子代替凹面镜和凸面镜,感受和体 验与平面镜的区别。 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摔碎。- 学习资料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