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12351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须发展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它必须是人的实践主体性造就的当代文明进程与生态改善积极成果的内在走向的一致性状态。在技术实践上,生态文明不可能采取消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将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隔绝,而是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支持”。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实践主体性有根本区别。生态支持要求人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而是按照自然界的生态要求来改善生态。人的实践主体性体现在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

2、担当,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的建设和改善,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人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无度的,过度生产和过度需求都将被摈弃。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实践和生态实践构成了生态文明积极进步的历史基础。为此,生态支持首先是对以往人们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的摈弃,也是对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的摈弃,更是对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摈弃。在生态支持基础上,人们在绿色生产生活体系中将自己重新纳入一个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完整体系中。人们可以让绿进沙退,改善荒漠;人们可以抚养濒危物种,以大量繁殖来抵御物种消失的厄运,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人们

3、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改善生活环境,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人们可以不断利用基因工程,使千万年前自然灭绝的物种复活,不断再现大自然所不能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所有生态化的实践中发展人类事业,并让人类得到最好的享受成果,成就新的幸福生活。人类只要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就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支持表明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回报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回报就是生态服务。我们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这一支持和服务不仅是宜居的、审美的,而且是产业的和经济的。只有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才能持续地激起人类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实践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而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也只有在积极的生态实践投入

4、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竭泽而渔是传统实践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无情榨干之后,生态支持不可持续,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生态支持一定是建立在生态实践基础上的良性循环系统。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而只有主要部门和地区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人类才能建立生态文明,我们也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美好的中国梦。(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要求人的发展与生态改善必须具有同向性,不可将文明与生态对立起来。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B人们既可以依靠自然自发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通过遏制人的生

5、存和发展来保护环境,这就是“生态支持”。C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善生态,生态支持要求实践主体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也不需要再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D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所以人们就会放弃竭泽而渔的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会被无情榨干。【答案】A【解析】B.曲解文意,原文第1段说“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支持”,选项中“依靠自然自发修复”“遏制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说法与之完全相反。C.“也不需要再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错,仍要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D.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

6、的”,为此,生态支持要求摈弃“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但并非直接带来“放弃竭泽而渔的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会被无情榨干”的结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生态支持论题,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生态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通过列举几种对传统过度生产、过度消费、过度榨取等情况的摒弃,论述了生态支持的特点。C第3段中,作者通过描绘优美的生态场景来论述生态支持带给人类社会的益处。D第4段主要通过事实论证生态支持要建立在生态实践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系统。【答案】D【解析】“主要通过事实”错,主要从理论上论证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A如果人的生存发展在自觉帮助生态的优化中、在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中得到实现,那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家园是可以建成的。B人类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可以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成就自己的新的美好的幸福生活。C积极的生态支持,最终使生态不断改善而为人的发展和幸福提供优质服务,“封山育林”、各种“保护区”正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实践。D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否则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种种难以应对的生存发展危机。【答案】C【解析】“封山育林、各种保护区”不属于“生态支持”,因为这些做法是用隔绝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方法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的。

8、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

9、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

10、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和谐。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

11、。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人的思想相同。另外,中希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器”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来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选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大致包含简约、对称和节制三点,这其中隐含着古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B周易取象以尽意,并且其中的

12、卦爻辞非常简约,语言张力十足,这都充分体现出周易的简约之美。C杨静池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履霜,坚冰至”进行解读,认为此爻写出了旅行的过程和旅程的艰难。D乾卦中的六爻之间上下呼应,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和意义上的和谐。【答案】B【解析】A.“古典主义”不准确,原文说“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就是指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古人”也不准确,原文说“古希腊人”。C.杨静池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履霜,坚冰至”进行解读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个概念。D.根据原文第3段关于“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的第三点“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可知,

13、该句是说乾卦以形象的爻阐明了天、地、人和谐的道理,而非“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是总领段,提出了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体现出的古典美的论题。B对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C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论证清晰,说服力强。D全文运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并且最后一段又进一步地论证了周易与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密切关系。【答案】D【解析】应该是“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总领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段,中间部分是分别论证。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4、是()A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而在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中,对称往往与秩序、匀称、和谐等概念紧密相连。B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过”与“不及”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他的中道思想,倡导人们凡事都要适度和节制。C西方文明在“道”的追求上与中国古代文明明显不同,它意在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而我们中国则用来断吉凶、知进退。D周易体现出古希腊的古典美,由此可见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与古希腊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答案】D【解析】“周易与古希腊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的结论于文无据,文章阐述的是周易与古希腊古典美学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而非两者之间的“渊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对于任何一种文

15、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