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10922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 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 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 继百拉图以 来的许多哲学家都曾提出高质量的教 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 不是记忆事实。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复杂的 ,综 合性的思维过程。 关于他的定义有很多 , 但并没有一个确切和官方的 定义。大体上 关于批判性思维有以下几个方面 : 他是一种通过观察、 实验、反 馈、理性思考或是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定义、应用、分析、综 合、评价等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批评性思维并不是我们认为的 推翻已知 ,挑战权威这么单纯。批判性的这个命名也不是十分明 确,进 一步说批判性思维更像是一个评价和反思过程 , 既有

2、肯定 又有否定。 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而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 , 指产 生新思想 , 发现 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 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 品质。从定义上看 , 批判性思维可以为创造 力提供较高层次的思维活 动和一些基本应具备的能力。相对于大多数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 , 中国教育对批判性思 维的研 究相对较少且起步晚 , 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创造力 的培养发挥 的重要作用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加之中国的传统 教育过度依赖书 面练习 , 练习册和试卷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 时间。标准化考试和 一切以书本为准的观念淡化了学生的批判意 识, 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学 生的创造能力。要改变

3、这种传统的教学 模式首先要把批判性思维引入 课堂。2 批判性思维环境 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 根据社会互动理论 (the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 学习是一个发生在教师、学生、任 务和 环境之间的自然过程。 因为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触的 知识内容和教师应使用何种教学法 , 所以教材与学习任务和学习 环境 密切相关 , 我们暂且将学习狭义地称为教师、学生与教材间 的互动。 要发挥批判性思维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 就要有批 判性的教师 , 批判性的学生和批判性的教材 ,三者缺一不可 , 任何 一个环节上的失 误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2

4、.1 批判性的教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首先要做到自我批评。如果 一位 教师所做的与他 (她)所相信的不一致时 , 他(她)的表现就会 让 学生感到困惑或是接受到一些错误信息。唐纳德 . 希昂就曾提 出“作 为反思性从业者的教师”。 教师是架在学生与知识之间 的桥梁。在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 , 教师的任务是陈述事实和知识 , 却忽视对学生实 用性和思维性技巧的训练 , 而学生只能做被动的 听众 , 听从教师的指 令 , 别无选择的接受。 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批判 性的思维活动被禁锢 , 所以首先 ,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主宰者转 换到一个中介者的角色 , 让 学生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第二

5、, 中国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过于“安静” ,有了问题也在 课下提出 , 这样就耽搁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最佳时机。 针对 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多提问一些轻松而又可以让学生思考的 问题。激发 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 的理解。这样不 仅活跃课堂气氛 , 而且能让学生在批判中发现新 问题 , 激发他们创新 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提供一个低焦虑、活 泼的教学环境。第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模式 , 所以教师要 克服 对学生的过低期望值 (low expectation) 。教师对一个学生 的评价不应 该仅仅通过考试成绩 , 而是要综合学生各方面的素 质。如果仅依赖练 习

6、、重复书写、背诵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成绩或 是能力,这样的期望值显 然是过低的 , 而且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知识对于学生的终极目标是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 而不是 单纯的记忆所学内容。创造能力 是在不断地刨根问底中培养的 , 这就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 , 批评地看 待新知识。教师在其中的作 用就是引导学生发掘更深层次的知识 , 而 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表 层。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看法是教师更容易对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 生抱有过低期望值。 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些学习 成绩落后的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比别其他学生差。甚至有研究 表明 , 一 些表面上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学生 , 他们的创造力高于

7、一 般学 生。一些国外学者将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却依旧取得很高成就 的人称为“有机知识分子” (organic intellectuals), 这也间 接表明批判 性思维与学习成绩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只有高的期望 值才能期望较高 层次的思考。 教师可以利用批评性思维帮助学生 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 的学生调整看问题的视角 ,重拾自信 ,找出 自身不足 , 发掘闪光点。最后,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 所以教师要 放一 些权力给学生。当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时 , 他 们能更积 极的参与课堂并主动探求更深层次的问题 , 敢于重新思 考更权威的回 答 , 这才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8、。2.2 批判性的学生批判性思维不是终点 ,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批判性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创造潜能 , 促进个人发展 , 使之成长为能适 应迅速发展的社会成员。 批判性思维是进行学术研究的 重要方法,特 别是对大学生而 (下转第 13 页)( 上接第 11 页)言更是一种不可 或缺的能力。一项研究表明 ,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 现在的教学体系 不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必须先学会独立思考 , 并用自己的方式重构 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 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 的唯一来 源。每天 , 我们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和五花八门的观点 所包围。对于 这些信

9、息的过滤需要有发达的批判性思维 , 这才能让学生不盲目接受 各种信息和观点。丰富而扎实的知识是一个创新型学生首先要具备的基础 , 创造力 是其上层建筑。 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捷径”, 同时也 能成为禁锢学生创造力的绳索。我们应如何权衡这其中的利与弊呢 ? 批判性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如果我们能 够批判性地看待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能从中提炼精髓就能够很 好地趋利避害。我们可 以将批判性思考过程分为三步。首先 , 要 有一个开放的态度 ,愿意接 受新观点 ; 其次,要探求和深入研究自 己已知和未知的 ;最后, 要反思 和再次提问来调整思维过程并获 取新的知识。这将是一个良性的思

10、维 过程。在利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 , 还可以加入合作式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互相获得灵感还 可以避免 学习中的枯燥。2.3 批判性的教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之外 ,教材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 样重 要。大多数教师都要依照教材内容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 , 然而许多 程式化的教材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过于僵化 ,让教师 成为搬运知识 的工具而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材必须以理解 和技能为主题而不是一大堆要死记硬背的材 料,教材要为每个学生服 务 , 一个好的教材要包含批判性内容 , 尊 重不同的观点而不是给学生 提供一个绝对的答案。3 关于批判性思

11、维的进一步思考 没有人生来就能很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 , 所以批判性 思维和创造能力要经过系统地学习。在 国内的大多数学校里 , 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科目。 许多学生对批判性 思维还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这已经成为制 约学生创造力 的主要瓶颈。标准化的考试将学习重点完全放在了课本内容上而忽视了 学生 的观点和思维过程。 虽然国家的各类考试都在不断进行改革 但要改变 应试的模式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另一方面 , 还要加强教 师批判性教 学的培训和学习 , 以及教材内容和安排上的改变。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展开批判性思考。 这种 氛 围必须以消灭学术霸权为基础。很

12、多学校展开了权力下放的管 理模式 , 如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学生团体参与学校政策决定。这 种模式不仅充 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锻炼了学生充分运 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 题的能力。4 结论对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开展 , 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富有 创造 力的一代才能够肩负起发展祖国的重任。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 创造力的 培养至关重要 , 也是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不 论是学生自身 还是教师、 学校都应该为营造批判性教学氛围而努 力。注释 Duane E., Campbell, Choosing Democracy: A practical guid to multiculturaleducationM. Boston: Bacon&Allyn,1998. Marion W., Robert LB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5. 张峰 .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障碍与突破策略 J. 中山大学学 报论丛 ,2007(11). 杨频,易芳一.批判性思维及高校教师批评反思能力的培养J.教育战线,2008(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