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10222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 何 更 好 地 开 展 合 作 学 习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有一种学习方式经常被老师们提及,那就是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一般由若干合作学习小组组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每组的学生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小组学习法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的研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宣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敢为意识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胆量。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可

2、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将任务分割,小组成员各自分担其中一部分,结果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第二种形式是答案统一,小组成员为找出最标准、最完美的答案而共同努力。第三种形式是不求答案统一,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采用合作学习,可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加明显,对其要求就更高。当然,合作学习也有它的一些缺点,诸如:l.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2. 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时,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

3、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工作、学习效率。3.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时会造成各个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其成员相互间的感情。但由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因而仍然被许多老师广泛运用。为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好地指导课堂合作学习,克服合作学习的弊端,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加强人际交往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交往是活动的支撑系统。学生

4、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合作性交往确保了学生自主性活动的突现。“促进儿童与人和社会良好关系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促进每个人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集体观念。2.要注意加强科学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

5、这中间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要教师导的科学,导的及时。3要注意加强反馈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同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穿插其中或倾听他们的想法,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调动讨论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便掌握了学生思维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开展。教师要通过汇报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6、一些教师只看到了合作学习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过分追求答案的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独特个性的展示。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何不大胆地多使用合作学习的第三种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发展,让创新的火花在他们头脑中闪烁。虽然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于语文教学,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这仍然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让 课 堂 成 为 孩 子 的 乐 园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倡导: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要切实贯彻这一新理念的落脚点就在于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单一的、接受式

7、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索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旧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以下后果: 一是虽然已经教过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还不十分理解;二是时间一长,孩子对学过的知识就忘了;三是由于教师的讲解、指导,孩子形成依赖思想,习惯围着老师转,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呢?在实践教学中,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利用数学学具,抓住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好动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公式,学生

8、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来利用学具,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学习自然就更认真了。学具的应用让学生的手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也就随之而来,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课桌一支笔的模式,它把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如在数组成的教学中,先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学具,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操作、探索;其次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当孩子出现困惑时,不急于打断孩子的活动,而是先耐心地观察学生会用吗?然后再根据学生已的有操作经验适时地开展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己探询问题的答案。这时,孩子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成了学习活动中的

9、主人,他们能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地摆弄这些学具。他们同时也是知识经验的传播者,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孩子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光充实了数组成的知识经验和加深了对数组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主体意识,提高了探索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的好参谋、好帮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得探索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的本领。如在学习5的组成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时间。在探索方式上,有单个学生玩的学具,也有合作玩的学具;在孩子的操作材料

10、中,有铅笔、记号笔、水彩笔、记录纸、练习纸、抹布、回形针等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自由地取放物品和材料,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探索,从而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在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去试试,看看会发现什么,再试试,看还会发现什么。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们不停地去尝试、探知。在自己的感知过程中,在与新内容、新材料、新操作环境的互动中,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的学习态度,而是自信地说:“我发现了;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自主性学习环境,是学生探索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

11、条件。 三、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时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索机会,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外,教师还要随时地观察孩子的操作情况,并抓住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地调整、充实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发展。如获知学生对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不清楚时,我就及时地提供了学具记录卡,方便学生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同时为学生的表达与表现提供帮助;发现有的学生并不满足一种类型学具的操作时,我就及时地提供不同类型的学具,帮助学生把感性的经验转化为理性的经验;了解到部分学生虽然能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但对实际的意义并不十分理解时,我就及时地用语言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加

12、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等。在不断调整、充实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各得其所,显得自然轻松,使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新的知识。 四、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数组成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不同与其他学生的记录方法,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种反应直接影响了教师,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把握,积极推广。如同一张转盘记录卡,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记录方式,玩一次记录一张,并直接用数字表示,吴佳鑫是直接把转到的物体记录下来,如一边方框画3个苹果,一边方框国1个苹果,而杨先才是用圆点来记录的。又如记录“丢珠珠”学具的学生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一张记录卡上记录一种分的方法;有的学生一张记录卡上有3-4种记录方法;有的学生记录时是横向记录的;有的学生则是纵向记录的;有的学生直接用数字表示、有的则用圆点表示分的方法。观察到学生的多种记录方法捕鱼就组织、讨论、介绍,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探索方法,增加学生的思维方式,让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尝试、借鉴和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材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