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10123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用诗句回答)。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春夜洛城闻笛钱塘湖春行诗的体裁不同_表达的情感不同_给人的感受不同_3对两首

2、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2.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3、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边2词中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看出来的。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_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3. 阅读

4、古诗,完成练习。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娇:可爱的样子。恰恰:拟声词,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1“千朵万朵压枝低”呼应上句中的“_”字,本句中“_”“_”两个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2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可以把“留连”改为“翻飞”,因为“翻飞”生动地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_)“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而“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写照,也传达出它带给诗人心理上的轻松适意的感觉。(_)“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

5、表面上是在描写景物,实际上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种写作手法叫作寄情于景。(_)4. 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的景象。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_5. 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采薇(节选)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行道迟迟,_。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2理解词语的意思。(1)依

6、依:_。(2)霏霏:_。(3)昔:_。(4)迟迟:_。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

7、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

8、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6.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文/唐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半亩方塘一鉴开”把_比作_。2“渠”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_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宿牛群头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注释)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友谊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干

9、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纯洁的友谊高山上的白雪生命的蜜和盐森林中的松柏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_9. 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_,_。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文学

10、家_。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之情。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_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_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_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释)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嫌:嫌怨;怨恨。故:故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和_。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_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