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10105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课程理论的影响,我们在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定位、课程的内容体系、呈现形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学生普遍感觉应用题难学,教师也认为应用题难教,应用题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呢?关键词:解决问题 应用题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感知,记忆,联想,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等心理过程都是不相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过程,也是有高有低的。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解答问题的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的

2、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总怕学生不懂,讲得多而碎;怕学生不会,练得繁而杂,很少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师生之间的信息得不到真正的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很少。这种现状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要大胆地变数学课为“说话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习惯,让他们多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要为学生的“说”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不同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互相交流、争论,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广泛的信息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活跃思维。 低年级学生缺乏数

3、学语言,但他们的模仿性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好示范,提供表达模式,在教学课堂中充分体现数学语言特有的准确性、简炼性、严密性,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例如:某老师利用看图写算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幅小鸟图中,图中的小鸟飞走了一只,我启发学生讲出: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一只,还剩下几只?以后,一遇到看图写算式的题目,启发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即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良好的语言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二,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分析数量关系 我们知道数学应用题里都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都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抽象的程度越高,它能解的应用题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广;而越抽象

4、的数量关系也是越难理解的。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引导中必须密切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学告诉了我,让我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有待于在学习中发展和提高。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概念更是从白纸一张起逐渐积累的,早期掌握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应用题的文字叙述形式给学生概括出怎样的应用题用加法、减法或乘法等是十分不可取的;而是应该在教学时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或熟悉的事物作为应用题的内容,在指导他们解题时也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景使他们能够用实物或看图进行数一数、摆一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在脑中形

5、成表象,使题目的内容成为他们可以感知的。这样,解一题就学会一点知识,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再从具体的题目、具体的数量中发现一些带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例如:探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先让学生理解“速度就是指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路的长度”,“时间是指一共走了几小时(几天、几分钟、几秒)”,“路程是指在这几小时里(几天里、几分钟里、几秒里)一共走了多长路”。然后,我便借助小车模拟行驶的过程,先表示行驶第一分钟所走的路程(即速度),跟着表示行驶第二分钟、第三分钟通过小车模拟行驶,找出每一个时间段里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最后

6、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总结出关系式后,学生的认识还是不深的,为此,我认为在巩固练习一环节里,还要出一定数量的相关习题,先让学生指出各习题里哪个数量是“速度”、哪个数量是“时间”、哪句话是指“路程”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最后才让学生动手计算、写答。这样通过说、练的训练,学生既掌握好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说理辨析能力三 训练数学思维,激发独立思考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使小学生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小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大力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具有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思维上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

7、、形象性。(1)不少教学内容,单靠教师详尽地讲解,难以叙述清楚。如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与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演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求,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进行实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小学生的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某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反复的独立思考,才能达到真

8、懂。为了培养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学会不盲从,不随大流,学会独立思考。对易错或易混淆的问题,我除了讲解外,还有意用“质疑问难”的方法,加深他们的理解。甚至故意把学生的正确答案加以“假否定”,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入的独立思考,以强化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四、创设愉悦氛围,注重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学贪玩为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创设好快乐的教学情境,才能被教学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 l )、创设动态的教学

9、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学生感到难学,而且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需要,多使用演示教具、图片,或教师自制简单形象有趣的教具等,再或者让学生独立地通过画线段图、画、等等一些方法来理解内容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贪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学中师生共同操作。如采用讲故事,猜谜等活动进行课堂的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游戏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如在教学概率与可能性时,我让学生玩扑克游戏等。学生极易概括出概率有大有小。(3)、

10、运用新奇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采用多媒体教具演示,实物操作等方法及学生能紧紧围绕课堂中心活动。如在教学时分秒时,通过课件演示,秒针跑的最快,时针跑的最慢,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这规律变化一目了然。常言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学设计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活动中萌发对知识的要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五、最后数学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让学生“想疑、多疑、善疑”,这是数学教学创新的主要任务。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然而现实中的数学教学又是怎样呢?老师们常常认为“满堂灌”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他们就以“满堂问”加以替

11、代。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1)、想疑:在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中,都是老师问学生,让学生找出本题的已知、问题,学生找出后,由老师分析数量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开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要让学生想疑,首先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提问。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可以使学生创造(2)、多疑: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重视情感的诱导。对学生各种不同的提问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某些问题自己无知绝不掩盖,通过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提问的兴趣,什么题目都会问为什么。(3)、善疑: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想疑、多疑,但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出示应用题后,先提示学生观察这道应用题才提问,再和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使学生答疑。学生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把不同的意见或解题方法提出。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引领新课程新课程实践与探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