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0892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厦门大学三学期制教学计划修订总则一、 指导思想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吸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使之固化在新的教学计划中。2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原则,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除少数特殊专业外,要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并设计教学计划。为推进学科专业交叉和多样化模式培养人才,鼓励文理交叉、理工渗透。要追踪学科发展动态,设置学生最必要、最先进、最有价值的基本课程。要努力反映本校的办学优势的特色,建设我校的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3 适应社会对

2、人才需求的变化,正确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科学规划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融于教学的全过程。4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进一步压缩课内学习时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二、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1 培养目标本校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基础的

3、文、理、财经、政法、管理、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学科的各类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本学科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教学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各学院、各系可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2 基本规格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岗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学科业务的基本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三、 学制四年(建筑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五年)四、教学计划修订原则结合我校实施三学期制情况,各学院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要遵循如下原则:1 要有利教师精简教学内容,压缩讲授时数,长课精讲。2 有利于鼓励教

5、师新开一批短、精、新、反映我校优势和特色的课程。3 要利于组织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开课,拓宽学生专业视野。4 要有利于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小课题科研训练,增强实习、社会调查等环节。5 要有利于确保主要基础课的教学,保证学科基础的完整性、系统性。6 尽可能为学生就业、升学不同需求考虑,设计多样化课程。7 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五、学分要求及学分计算办法计划总学分,四年制控制在160学分以内,五年制控制在190学分以内。四年制理、工、艺术科教学计划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文科生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五年制计划教学总时数控制在3000学时以内。在控制总学时前提下,要努力

6、提倡把教师讲授与采用习题、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鼓励教师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压缩讲授时数,理论课学分按课内教学在15-18(含复习考试)学时、配套课外学习不少于30个小时折算为1学分。实验课、习题课学分按理论课的1/3或1/2折算。体育课按每周上2学时,上满一学期,折算为1学分。科研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按相应的学习量计算学分,以周为单位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折算为1学分。课程大纲中规定必需进行的教学实习、现场教学等活动,其学习量已计入该课程之内,不另计学分。六、课程类型1公共基本课程模块公共基本课程由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军事理论

7、课、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学分数38-40学分。具体课程安排如下:课程名称学分周课时备注毛泽东思想概论22邓小平理论概4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2文科类学生修法律基础22军事理论22思想道德修养22大学英语123+11个课时视听训练大学计算机一级21+21个课时理论,2个课时上机大学计算机二级32+22个课时理论,2个课时上机体育42注: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施行分级教学,学生通过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即可获得该学期学分。2通识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由学校和学院共同组织。(1)由学校安排组织的通识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达到文(社会科学)、理、工、艺

8、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通晓各学科基本方法和原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课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各选择一定学分的课程。这类课程模块安排18学分:课程名称学分周课时备注大学语文22非文、史、哲专业学生修读高等数学33文科类学生修读生命科学导论11非生物学专业学生选修跨学科基本课程(全校性选修课)12按文史哲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管理、外语、艺术七大类别设置课程,学生分别选修本人所在学科组别以外的其它组别的课程的12学分(2)由学院安排组织的通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大类共同的具有重要的原理、方法和思维方式。这类课程以方法类、思维方式类和基本原理类的专题或主题课程形式为主。“

9、学科入门指导”列入该课程模块。为非本学科领域的其它学科学生开设这类课程时,一般不开设概论类课程。课程模块的学分数由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3学科和专业类课程模块学科和专业类课程安排80学分左右。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未来升学或就业的不同志向,提供各种类型课程模块,包括学科通修课和专业方向课。这类课程模块,可以根据学生升学(考研)、出国深造和就业需求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不同类别,各大类别再分为不同的小类。例如,就业方向的大类可再分为职业类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到某一个职业直接就业)、行业类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到某行业大类就业),复合类模块(旨在为学生同时提供两种以上的学科背景和就业

10、技能);升学(考研)、出国深造方向的大类可再分为学科类、跨学科类等。4其它教学环节。学分数22左右,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具体安排如下:毕业论文6-10学分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研训练、咨询服务、军事训练等),文科学生一般安排4-6个月,理工科学生安排2-3个月,有的活动可安排在假期进行。凡在教学计划内统一安排的可计算学分,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时间与应修学分。生产劳动不计学分,但应进行考核。军事训练:3学分七、时间分配(共202周)课内教学(含毕业论文等)156周;生产实习或小课题科研训练6周;军事训练4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各1周;寒暑假期34周。每学年一般安排41-42周(

11、含复习考试),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一般安排18周,第三学期一般安排5-6周。第一学期全校统一安排入学教育1周、军事训练4周、课内教学(含复习考试)13周左右,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安排毕业教育1周。其余各学期视专业不同情况排定课内教学和其它环节的周数。八、教学活动安排在短学期,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组织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其一,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修读提高性课程;其二,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短学期补修或重修课程;其三,鼓励各个学院开设一部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总之,根据各个专业不同特点,短学期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必修、选修或任意选修。每个短学期可以安排3-5个学分的教学活动。低年级以课

12、堂教学为主,高年级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教学活动类型如下:1部分主辅修和双学位课程;2部分补修或重修课程;3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课程。包括:由本学院老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开设的有特色的短、精、新和交叉学科的短课程;邀请本学院以外老师讲授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的课程;与外校联合培养的课程;学业竞赛类等课程(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学业竞赛);学院组织的一些补充性或提高性课程;少量确需延长到短学期的学科基础课;专题讲座课程,等等。4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5小课题科研;6结合专业学习的社会调查、实习、参观。必须明

13、确,在短学期教学活动安排中: 第一,本学院以外教师开课、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的课程必须占较大的比例。第二,在安排短学期教学活动时,应鼓励学生选修一定比例的跨系或跨学院课程,同时至少开放50%的课程供外学院学生选修。第三,少量需要延长到短学期的基础课,必须经过教务处严格审核,且这一类课程至多不超过短学期课程的1/3。第四,全校性选修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生命科学导论、大学计算机、大学英语、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军事理论课、大学体育等公共基本课程不安排在短学期开课。九、2004级新生自一年级开始执行新的三学期制教学计划。2003级自二年级开始执行三学期制教学计划。附件2

14、:部分公共课程学期分布表课程开课系别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法律基础思想品德修养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一级大学计算机二级大学语文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数学E类新闻传播系14577215222哲学系145725221历史系14588215221中文系14577215221财政系14782252411金融系1472252411国际贸易系1472252421经济学系1472252421计划统计系147225211会计学系14782152412企业管理系14782154522旅游系145782154521管理科学系14578215121法律系14577152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