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08801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 0至6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处于学前阶段的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 是为不 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特别帮助和支持,是促进全体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 , 具有直接的、间接地和社会的三方 面重要意义。近年来国际国内 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正在迅速发展,出现了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一体化融合教育和整合教育的三个发展趋势。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育对象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育对象是在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O6岁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 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

2、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 2.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 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 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 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 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 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工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

3、 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 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 家庭条件。 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试图通 过一系列的方针、政

4、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 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 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 , 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友展。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 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回归主流的 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 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

5、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 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 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 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 学。 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第二章 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1.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的

6、教育 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的教育: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病弱儿童的教育。 1.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的教育 2.学前视觉发展障碍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学前儿童的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 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因素造成。在学 2.学前视觉发展障碍 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的主要是低视力儿童。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是 视觉丧失或减弱, 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补偿作用; 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 机械记忆能力 强, 想像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 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 性格问题较多,有超自尊现象;动作发展方

7、面,活动能力受 到限制。 4 视觉障碍儿童的鉴别:主要有简易筛查的方法以及视力测查法。 5.对学前视障儿童的教育干预原则 对学前视障儿童的教育干预原则是,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协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原 6.对学前视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内容包括感知机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 对学前视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内 对学前视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方法 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 时反馈法、实践法等。 8.昕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持生

8、理学观点的人强调听力损失的可测程度,听 力受损达到无法听见某一强度或强度更高的声音称为聋,其他听力受损则为重听,常用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 (dB)。持教育观点的人经常使 用学语前耳聋 (4 岁前) 学语后耳聋 (4岁后) 。学语前耳聋是指儿童在出生时,或者言语和语言发展之前就出现的耳聋; 学语后耳聋是指 在自然学会说话和语言之后出现的耳聋。 9.听觉障碍鉴别 听觉障碍鉴别:有纯音测听法、言语测听法以及一些用于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的测验方法 如反射测昕法、受激反应测听法、游戏测听法以及 9.听觉障碍鉴别 一些有儿童特点的仪器测试法。 10.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包括:言语与语言发展。语言是听

9、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 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迟滞,在很长时期内元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 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 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11.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重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昕觉障碍于预有两 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 二是整合教育观念 进行昕

10、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做到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 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含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 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要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数学,教育难度尽可 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 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昕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 保证。 12.病弱儿童 病弱儿童: 12.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这类儿童主

11、要指患有以下疾病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常 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 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 血友病; 神经障碍疾病, 如癫瘸等。 13.病弱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包括: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 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 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 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 由于身患疾病, 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 赖,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14.脑瘫儿童及其教育干预 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

12、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 童出生时,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15.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 运动能力的训练、生活能力的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特殊设施准备及脑瘫儿童的护理等。 16.癫瘸症儿童及其教育干预:癫痛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 , 表现为痊孪和插播的发作。主要是由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4 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当儿童发病时,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教师应该学会紧急处理的方法。癫痛症的频繁发作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以,教 师应给予特殊的教育。 17.哮喘儿童及其教育干预: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分泌大量的痰液,而使

13、得呼吸困难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哮喘儿童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困 难。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体弱多病,特别是在发病期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 学习和生活。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为患儿提供一些特殊帮助。 第三章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1.智力落后儿童的概念。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2.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 智力落后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极重 度四级, 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多为轻度和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 3.智力落后的出现率 智力落后的

14、出现率。 3.智力落后的出现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某一人群中智力落后的患者所占的比率。根据1988年11月我国公布的中国 O14 岁儿童 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 智力落后儿童的患病率为1.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男性为1.13%女性为1.01%。 4.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 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 4.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形成智力落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学习和 掌握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判断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线索之一。 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与正

15、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因特施教的重要依据。 6.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早期教育、个别化教育以及补偿教育与反复教育等原则,教育内容涉及到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训练、认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教育、语言训练及社会认知培养等各俨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采用任务分析、积极强化、单元教学等方法进行有 针对性的补偿教育。 7.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16、 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对学前特殊儿童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 作业分析评估、 7.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第四章 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在学前儿童中,语言障碍是发生率最高一种障碍类型。 2.语言障碍的形成一般受生理 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是指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 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 情绪情感;环境因素 则指环境中缺乏适当的语言剌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剌激不当, 社会环境为儿童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因此环境因素也会使得儿童语言 出现障碍。 3.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 4.构音异常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