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08772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安宁疗护实践规范指南规范》试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实践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一、症状控制(一)疼痛。1 .评估和观察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疼痛评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动态的连续评估并记录疼痛控制情况。2 .治疗原则(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药物止痛治疗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2)按阶梯用药。3)按时用药。4)个体化给药。5)注意具体细节。(2)阿片类药物是急性重度癌痛及需要长期

2、治疗的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长期使用时,首选口服给药,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给药,必要时患者自控镇痛泵给药。(3)镇痛药物使用后,要注意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合病情给予必要的其他药物和或非药物治疗,确保临床安全及镇痛效果。同时要避免突然中断阿片类药物引发戒断综合征。3.护理要点(1)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2)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环境。(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时应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4)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疼痛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讲述疼痛,教会患者疼痛自评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

3、免疼痛的其他方法,包括音乐疗法、注意力分散法、自我暗示法等放松技巧。4.注意事项止痛治疗是安宁疗护治疗的重要部分,患者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用药,不宜自行调整剂量和方案。(二)呼吸困难。1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外周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律等。2 .治疗原则(1)寻找诱因的同时应努力控制症状,无明显低氧血症的终末期患者给氧也会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2)呼吸困难最佳的治疗措施为治疗原发疾病,保持气道通畅,保证机体

4、氧气供应。(3)但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阿片类药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具有中枢活性的治疗此类呼吸困难的药物,应明确告知呼吸抑制、镇静的作用机制。3 .护理要点(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2)每日摄入适度的热量,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做好口腔和穿刺部位护理。(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4)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5)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6)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7)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4 .注意事项(1)呼吸困难通常会引发患者及照护者的烦躁、焦虑、

5、紧张,要注意安抚和鼓励。(2)呼吸困难时口服给药方式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症状或呛咳,可考虑其他途径的给药方式。(三)咳嗽、咳痰。5 .评估和观察(1)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2)评估咳痰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3)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绢6 .治疗原则(1)寻找咳嗽的病因并进行治疗,如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哮喘,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抗生素治疗感染,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抗胆碱药物治疗唾液过多误吸,调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2)在原发病不能控制的情况下,阿

6、片类药物治疗有效,需告知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3)对于局部刺激或肿瘤所致咳嗽患者,可予以雾化麻醉剂治疗。(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营养支持方式,嘱患者多次少量饮水。7 .护理要点(1)提供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2)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诱因,注意保暖。(3)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多次少量饮水。(4)促进有效排痰,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如无禁忌,可予以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痰等。(5)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6)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正确配合雾化吸入。8 .注意事项(

7、1)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祛痰还是适度镇咳为主,避免因为剧咳引起体力过度消耗影响休息或气胸、咯血等并发症。(2)教育患者及照护者呼吸运动训练、拍背及深咳。咯血、气胸、心脏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谨慎拍背、吸痰。(四)咯血。1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咯血的颜色、性状及量,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等。(3) 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结果。2 .治疗原则(1)安宁疗护原则以积极控制少量咯血,预防再次咯血。(2)尽力缓解大咯血引发的呼吸困难和窒息症状,避免刻意延长生命的抢救措施,如输血、气管插管,介入、手术等治疗措施。3 .护理要点(1)大

8、咯血患者绝对卧床,取患侧卧位,出血部位不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血液,安慰患者。(3)吸氧。(4)观察、记录咯血量和性状。(5)床旁备好吸引器等。(6)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4 .注意事项(1)避免用力拍背、频繁吸痰,注意言语及动作安抚,必要时使用镇静类药物。(2)对有咯血风险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性宣教及沟通,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3)咯血期间避免口服药物,可予以其他用药方式。(五)恶心、呕吐。1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伴随的症状等。(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脱水

9、表现,腹部体征。(3) 了解患者呕吐物或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4)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2 .治疗原则寻找引发症状的诱因及病因,如消化、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有针对性的治疗。3 .护理要点(1)出现前驱症状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预防误吸、呕血。(2)清理呕吐物,更换清洁床单。(3)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4)记录每日出入量、尿比重、体重及电解质平衡情况等。(5)剧烈呕吐时暂禁饮食,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4 .注意事项适度的言语或非言语安抚,协助清理呕吐物及患者肢体活动,尽早纠正诱因及使用对症处理药物,预防误吸、消化道出血、心脏事件等。(六)呕血、便血。5 .

10、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呕血、便血的原因、诱因、出血的颜色、量、性状及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精神和意识状态、周围循环状况、腹部体征等。(3) 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便潜血等检查结果。6 .治疗原则(1)寻找可能的诱因或病因,酌情停止可疑药物、肠内营养,避免误吸、窒息。(2)避免大量出血时输血及有创抢救措施。(3)可予以适度镇静处理。7 .护理要点(1)卧床,呕血患者床头抬高1015或头偏向一侧。(2)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3)监测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量。(4)判断有无再次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注意安抚。8 .注意事项(1)呕

11、血、便血期间绝对禁止饮食,注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及安抚,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2)避免胃镜、血管造影等有创性检查。(七)腹胀。(1) 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腹胀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腹胀的原因,排便、排气情况,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2) 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2 .治疗原则(1)寻找可能的诱因及可实施的干预措施如调整肠内营养种类、温度、可疑药物。(2)必要时调整营养支持方式,予以胃肠减压、通便及灌肠处理。3 .护理要点(1)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或行腹部按摩、肛管排气、补充电解质等方法减轻腹胀。(2)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观察疗效和副作用。(3)合理饮食

12、,适当活动。(4)做好相关检查的准备工作。4 .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如热敷、针灸、适度按摩,指导患者、家属及照护者观察反馈。(八)水肿。1.评估和观察(1)评估水肿的部位、时间、范围、程度、发展速度,与饮食、体位及活动的关系,患者的心理状态,伴随症状,治疗情况,既往史及个人史。(2)观察生命体征、体重、颈静脉充盈程度,有无胸水征、腹水征,患者的营养状况、皮肤血供、张力变化等。(3) 了解相关检查结果。2 .治疗原则(1)针对诱因及病因,调整药物及液体入量。(2)避免安宁疗护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及相关操作。3 .护理要点(1)轻度水肿患者限制活动,严重水肿患者取适宜体位卧床休息。(2)

13、监测体重和病情变化,必要时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3)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根据病情摄入适当蛋白质。(4)遵医嘱使用利尿药或其他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5)预防水肿部位出现压疮,保持皮肤完整性。4 .注意事项(1)对患者、照护者进行饮食、活动指导。(2)准确记录入量、尿量。(3)注意皮肤护理。(九)发热。1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3) 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2 .治疗原则控制原发疾病,以物理降温为主,谨慎使用退热药物,注意补充水分、热量及保持电解质平衡。3 .护理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2)卧床休

14、息。(3)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4)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皮肤,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5)降温处理30分钟后复测体温。(6)做好口腔、皮肤护理。4 .注意事项(1)低热情况以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为主,中高热情况下适度使用退热药物,注意皮肤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纠正。(2)高热或超高热可考虑冰帽、冰毯和/或冬眠疗法。(十)厌食/恶病质。5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进食、牙齿、口腔黏膜情况。(2)评估患者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消化、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表现。(3)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性。(4)评估有无影响患者进食的药物及环境因素。6 .治疗原

15、则(1)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家属意见选择喂养或营养支持方式,如经口、鼻饲、胃空肠造痿管饲或静脉营养。(2)可给予改善食欲的药物治疗。(3)患口腔疾病且可干预的患者可考虑治疗口腔疾病。7 .操作要点(1)每天或每餐提供不同的食物,增加食欲,在进餐时减少任何可能导致情绪紧张的因素。(2)少量多餐,在患者需要时提供食物,将食物放在患者易拿到的位置。(3)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提供一些不需太过咀嚼的食物。(4)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8 .注意事项(1)注意照顾患者的情绪,循序渐进。(2)充分与照护者及家属沟通,取得信任和配合。(3)必要时考虑肠外营养逐步向肠内营养,经口进食过渡。注意食物的搭配与口感。(十一)口干。9 .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口腔黏膜完整性及润滑情况,有无口腔烧灼感。(2)评估患者有无咀嚼、吞咽困难或疼痛以及有无味觉改变。(3)评估有无引起患者口干的药物及治疗因素。10 治疗原则(1)调整居住环境。(2) 口腔局部治疗。(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