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08338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王》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王》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王》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王》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王》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王》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王教学反思初读文章,觉得语言浅显易懂,但意味深长:故事普通寻常,但感动人心;杨绛是不幸,但自得其乐;老王极其凄苦,但不失善良。再读文章,感慨“人间自有真情在”,杨绛先生真是“化平淡为睿智”。又去翻阅教参,细加琢磨,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为感受“以善良对待善良”,理解“底层的光辉”。几经思索,最后确定以上的教学思路。“教然后知不足”,课上了之后,结合别人的点评,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难句的理解流于表面,只是简单带过,未深入展开。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内心反思写成的回忆人的散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历和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能明显感受到老王是一个善良不幸的人,作者

2、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也就较难明白作者在最后为什么还要对老王产生愧疚。把“愧怍”主要原因结为“作者感到自己对老王的关心不够”稍嫌片面,而没有意识到老王渴求的是能够成为同一个平面上交流的真正朋友,在学生涌归纳的时候,教师越俎代庖,直接说出,未能达到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又未引导学生去文中寻找相关例子,加以涵咏品味。如可再次赏析“送香油、鸡蛋”这一情节,老王临死前还拿鸡蛋香油送给作者,作者却拿钱去感谢。作者没有询问原因,以自己的意思去揣测老王的来意。作者以为给钱,自己受礼就心安理得,无意间却伤害了老王,没有给予老王精神上的安慰,不是朋友间的心心相通。2 、学生未能深切地体会到对作品朴素、简洁饱含感情的风

3、格,课前虽然意识到教师和学生认识水平可能存在差距,有所准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是无法引领学生切实地体会这种独特的语言意味。对于精彩细节和独到的谴词造句,只是粗略地讲解,学生的感悟生搬硬套。这样,学生只能有大致印象,其中滋味不得而知。3、拓展延伸部分,资料图片过多,有些凌乱,学生匆匆看过,浮光掠影。可能将资料重新组合,在“走进课文”部分作为补充材料加入,使学生进一步真切感悟到老王与作者杨绛的善良是难能可贵。随后的思考题:如果你处在“老王”那样的境地,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处在“我”那样的地位,你会对“老王”那样的人怎么做?面对是陌生人的“老王”,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引导学生要

4、“以善良对善良”,指向性非常明显,学生只能围绕“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展开论述,不能说是发自肺腑,且容易千篇一律。改成“为老王写一条墓志铬”,或者思考:你对自己朋友或不幸的人有没有惭愧的事情?你是如何理解幸运与不幸的?你认为什么是“善良”?或许效果更为理想。4、教师的主导性太强,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能力、提高能力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未能很好落实。让人感觉:为了顺利地上一个完整的课,始终把课堂攥在自己手中,牵着学生走。课前备课时,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备教材”、制作课件上,忽略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对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反应、教师该做出怎样的处理缺乏足够的设想。相对来说,这堂课也有些

5、可取之处。如导入部分,名人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眼睛一亮,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作者的相关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善良、对“老王之苦”,挖掘颇深,抓住关键词句细加捉摸。诗歌献给老王让学生再次感觉老王的人格之美。同时,这堂课又再次引发我对以下两个问题的思考:1、文本丰富的主题意向往往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像老王这篇文章虽然在主题的理解上不会产生很多分歧,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侧重点却很多。如何行之有效地加以选择,需要我们教师慎重考虑。2、文本内容固然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思想内容的同时,是否也要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应怎样完善巧妙的结合?似乎,我们只是为了主题的分析而硬邦邦地从文章的语言中去发现作者情感的锋芒,这其实是破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备一堂好课实在不容易,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又岂是易事?这跟教师的人生修养、胸襟学识、生活历练、教学机智息息相关。我们尚须锐意探索,总结经验,孜孜不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