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3369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则1.0.1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必须认真对待。为切实做好勘察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证城市建设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城市规划、铁路、公路、市政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其它类似“西安地裂缝”场地,可参照使用。1.0.3 在西安地裂缝场地进行建设,应根据地裂缝的特征和工程重要性,采取以避让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裂缝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1.0.4 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建设工程,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和 符 号2.

2、1 术 语2.1.1 西安地裂缝Xian ground fracture。在过量开采承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一组北东走向的隐伏地裂缝出现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2.1.2 地裂缝场地Site of ground fracture。地裂缝通过或可能通过的场地。2.1.3 隐伏地裂缝Hidden under ground fracture。未在地表出露的破裂称为隐伏地裂缝。习惯上把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和未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统称为“地裂缝”或“西安地裂缝”。2.1.4 勘探标志层Symbolic layer for investigation。勘探时能判定地裂缝

3、是否存在及其位置的地层。2.1.5 勘探精度修正值Correction for investigation deviation。由勘探标志层的埋深和采用的勘探方法所决定的地裂缝地表位置可能存在的偏差。.1.6避让距离Required secure distance。应保持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2.1.7设防范围Required limits of protective measures。各类管道和线路穿越地裂缝时,应设置防患措施的范围。2.1.8 地面沉降Ground settlement。过量开采承压水造成大面积地面的下沉。2.1.9 上盘 Lipward displaced

4、 block。下盘Downward displaced blocd。地裂缝破裂面的上覆一侧和下伏一侧。2.1.10 倾向Dip 倾角Dip angle。地裂缝破裂面的倾斜方向、地裂缝破裂面与地面相交的锐角。2.1.11 主地裂缝Main fracture。总体倾向南,错断勘探标志层且有显著垂直位移的地裂缝()。2.1.12 次生地裂缝Secondary fracture。位于主地裂缝南侧,总体倾向北,错断勘探标志层且有显著垂直位移的地裂缝()。2.2 符号FN 临潼长安断裂带的北断层 主地裂缝次生地裂缝k 勘探精度修正值基 本 规 定3.0.1 建设场地或场地附近有地裂缝通过时,工程设计和施工

5、前除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外,还应进行专门的场地地裂缝勘察。3.0.2根据建筑物规模、重要性以及由于地裂缝活动可能造成的建筑物损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可将建设在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分为一、二、三、四类四个重要性类别。一类建筑为特别重要的建筑和构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二类建筑为大跨度公共建筑、高度28m100m的高层建筑、有桥式吊车(吊车额定起重量小于100t,大于等于30t)的单层厂房、高度超过30m的水塔和烟囱、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建筑(如储水构筑物和大量用水的工业民用建筑物);三类建筑为除一、二、四类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四类建筑为临时性建筑。3.0.3 建设在地裂缝场地的建筑物

6、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类别、建筑结构形式和地裂缝的活动性质合理确定避让距离。3.0.4 地裂缝场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3.0.5 在有可能产生地裂缝或地面沉降的区域内,应严格控制承压水的开采,禁止违规凿井。3.0.6 建于地裂缝变形区内的建筑和邻近地裂缝变形区的高层建筑,应在结构主体上埋设沉降观测点,长期监测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的影响。沉降观测点应在设计图上标明。4场 地 勘 察4.1 一般规定4.1.1 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可见附录。4.1.2 西安地裂缝的分布可见附录。4.1.3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应采用西安市任意直角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

7、4 地裂缝场地勘察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场地内是否存在地裂缝(地表出露的地裂缝或隐伏的地裂缝)。、地裂缝的分布位置、产状和活动性。、分区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4.1.5 地裂缝勘察报告的地裂缝分布图应表示地裂缝地面坐标点的位置、编号、坐标值和勘探精度修正值。表示方式为:4.2 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分类4.2.1 根据地裂缝场地勘探标志层的不同,地裂缝场地可分为一、二、三类。4.2.2 符合以下条件的地裂缝场地可称为一类场地,地表层是一类场地的勘探标志层(简称一类标志层)。、场地内的地裂缝是活动的,在地表已形成破裂。、地表破裂具有清晰的垂直位移,地面呈台阶状。、地表破裂有较长的延伸距离。、地表破裂与

8、错断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的隐伏地裂缝位置相对应。.2.3 符合以下条件的地裂缝场地可称为二类场地。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是二类场地的勘探标志层(简称二类标志层)。1、场地内的地裂缝现今没有活动,或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掩埋。、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4.2.4 不符合一类场、二类场地条件的地裂缝场地都可属于三类场地。三类场地的勘探标志层有以下二种(简称三类标志层)。、埋藏深度4080m的中更新统河湖相地层。、60500m深度内可连续追索的六个人工地震反射层组。.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3.1地裂缝场地勘察可分为地裂缝勘察阶段和地裂缝补充勘察阶段。对特大型地裂

9、缝场地宜进行初步的地裂缝勘察,然后分区进行地裂缝勘察和地裂缝补充勘察。.3.2 一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现场地裂缝调查。了解拟建场地构造地貌形态;地表破裂产生的时间、发展过程;地表破裂的形态、活动方式、垂直位移;追踪地表破裂的延伸方向、延伸距离。、采用槽探、钻探等方法,确定地表破裂与隐伏地裂缝的关系。、选择典型破裂点,测量其平面坐标,测点间距宜为1020m。.3.3二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现场地裂缝调查。了解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区构造地貌形态,

10、地裂缝的活动情况。、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查明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的产状和错断位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揭穿二类标志层,地裂缝每一侧的勘探孔数不宜少于3个,勘探线的长度不宜小于30m,确定二类标志层错断的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4m。、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30m,地裂缝拐弯幅度较大地段,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15m。每个场地的勘探线数量不宜少于3条。6、测量全部勘探点的平面坐标和孔口高程,图示地裂缝的地面坐标值。.3.4三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现场地裂缝调查。了解拟建场地的构造地貌形态,调查地裂缝的活动情况。、采用人工

11、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和钻探,查明隐伏地裂缝的位置。使用人工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场地,应对其中二分之一的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钻探孔的深度宜为6080m。,一般孔间距4080m,确定三类标志层错断的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10m,地裂缝每一侧的勘探孔数不宜少于个。三类场地的勘探线间距宜为5080m,每个场地的勘探线不宜少于3条。、采用人工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时,宜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为:覆盖次数不宜少于24次。道距35m,偏移距不小于50m。、测量勘探孔和桩号位的坐标和地面高程,图示地裂缝的地面坐标值。.3.5 总平面设计完成后,对个别建筑,当有必要时,应

12、进行地裂缝补充勘察,查明这些建筑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补充勘察工作可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勘察完成后,应获得地裂缝附近的每幢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并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工程设计5.1 总平面布置5.1.1 地缝影响区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上盘020m,其中主变形区06m,微变形区620m;下盘012m,其中主变形区04m,微变形区412m。(以上分区范围均从主地裂缝或次生地裂缝起算)5.1.2在地裂缝场地,同一建筑物的基础不得跨越地裂缝布置。采用特殊结构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研究。5.1.3 在地裂缝影响区内,建筑物长边宜平行地裂缝布置。5.1.4 建筑物基础底面

13、外沿(桩基时为桩端外沿)至地裂缝的最小避让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一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或按下表采用;二、三类建筑应满足下表的规定,且基础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进入主变形区内。四类建筑允许布置在主变形区内。地裂缝场地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m)表5.1.4结 构 类 别建筑物重要性类别一二三砌 体 结 构上 盘下 盘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上 盘下 盘注:、底部框架砖砌体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避让距离应按表中数值的1.2倍采用。、k大于2m时,实际避让距离等于最小避让距离加上k、桩基础计算避让距离时,地裂缝倾角统一采用80。5.1.5 主地裂缝与次地裂缝之间,间距小于100m时,可布置体型简单的三、四

14、类建筑;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时,可布置二、三、四类建筑。5.1.6 总平面设计应妥善处理雨、污水排水系统,场地排水不得排进地裂缝。5.1.7 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各种管道应避免跨越主地裂缝和次生地裂缝。必须跨越时,应采用可靠设防措施,并作出沉降记录,必要时可进行调整。5. 建筑工程设计措施5.2.1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工程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减小地裂缝的影响:1、采用合理的避让距离;、加强建筑物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采取防水措施或地基处理措施,避免水浸入地裂缝。、在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用水量较大的地基处理方法。5.2.2 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应增加其结构的整体刚度与强度,体型应简单。

15、体型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几个体型简单的独立单元,单元长高比不应大于2.5。 5.2.3 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砌体建筑,应在每层楼盖和屋盖处及基础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门窗洞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5.2.4 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条基、筏基或箱基等整体刚度较大的基础。5.3 铁路、公路、市政工程设计 5.3.1 铁路、公路采用路堤式跨越地裂缝时,应进行场地地裂缝勘察,查明地裂缝的位置、产状和活动性,定期监测地裂缝的活动,及时调整线路坡度。5.3.2 铁路、公路、市政桥梁工程场地及附近存在地裂缝时,应进行场地地裂缝勘察,查明地裂缝的位置,产状和活动性。、当桥梁长度方向与地裂缝走向重合时,应适当调正铁路、公路或道路线位,宜置于相对稳定的下盘。、桥墩基础的避让距离,单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