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次联考试卷一、基本情况 从我校历史考试来看,本次考试成绩并不太理想全校2060人参考,60分以上262人,占参考人数的12.7%;50分以上915人,占参考人数的44.4%;年级前80%的平均分为50.89分,年级及格率为68.36%应该说很不理想二、试卷结构和分值比例 本试卷为开卷试卷,共五大题17个小题,满分70分五大题型为中考必考题型:一选择题、二组合列举题、三辨析改错题、四材料解析题、五活动探究题,分值比为20:10:8:20:12其中,中国古代史5分,占7.1%;中国近现代史22分,占31.4%;世界古代史4分,占5.7%;世界近现代史36分,占51.4%;安徽历史3分,占4.3%若以《201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考试纲要》为标准来衡量,《纲要》规定世界近现代史所占比例约为35%,而本试卷占51.4%,相比较高了16.4个百分点;《纲要》规定中国近现代史所占比例为40%,而本试卷占了31.4%,相比较偏低了8.6个百分点;《纲要》规定中国古代史的比例约为15%,而本试卷占7.1%,相比低了7.9个百分点 三、试题特点分析 (1)基础性重,设计灵活多变 试题立足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容涉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世界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科技革命、国家统一、两岸关系、改革创新等众多基础知识点,但又着重考查学生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比如通过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借鉴,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考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经济世界化中西方大国占据优势,通过图片事件分析对中国局势的影响,试卷上有很多题目从资料上是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概括性大,立足考察水平 本套试卷概括性大、综合性强、跨度远,突出表现在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上,这三个题目共32分,均是高度浓缩、高度综合、高度概括的题目,立足于考察学生的水平如对祖国统一、两案关系的理解理解、对治理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借鉴、从改革创新中得到哪些启示,这些题目均立足于考查学生的各种水平 (3)渗透力强,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16题通过环境污染问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科渗透水平4) 注重周年大事和突显热点问题试卷1题蔡伦改进造纸105年,12题(3)问美国立战争爆发1775年,13题(3)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14题(3)1980年开放4个经济特区,(4)1940年百团大战逢整十或整五的周年。
选择题考查到了经济世界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材料题突显了国家统一、两岸关系,科技革命和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热点焦点问题,如能以最新时政材料切入,效果更好四、学生答题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即使是开卷,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领导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领导人、领导古巴人民武装斗争的领导人、非洲殖民体系结束的标志、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新政”的特点都掌握不好,这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审题不清、做题不细心 很多学生不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以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第12题“牛顿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 - -和发现了--”第一个空很多学生填“力学体系”,未答数学方面;13题1947年领导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领导人,有学生写了章西女王;14题(2)题学生未看清《联合国宣言》而判断准确,以致出现错误 3、分析漫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水平薄弱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分析漫画和图表,以致理解错误第3题“倒下的巨龙”很多学生理解错误选择了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或C、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第5题图表未能准确识表出现错误(1952 年和1957年时间信息未注重);第8题“山姆大叔”扛者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
因为学生不能准确理解选择A、经济世界化阻力大,出现错误 4、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水平较差 最后三大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信息,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它考查的是什么主题,最后开放性的题目就能够针对性的围绕主题实行回答15题考查国家统一、两岸关系;16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保护环境;17题考查改革创新部分学生在回答开放性的问题时,因为把握不好方向,随意回答,以致偏离主题造成失分 5、语言表述水平差,概括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 第15题图二、图三事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部分学生概括不够全面16题(1)(2)(4)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但是很多学生不看材料凭想当然回答6、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 答题规范意识不强,答题的规范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有的学生不知分层,卷面混乱,另外一些学生因文字书写潦草,字体过小而失分 7、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个别写不完现象第一次开卷考试,学生过于依赖资料,影响答题速度政史在一起考试,时间1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兼顾好两个学科五、影响此次得分的其他因素 总体上来说,此次历史考得很不好,我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也影响了历史分数的高低: 1、我们历史老师的阅卷心理。
鉴于在平日教学中,很多学生总认为开卷就只是“一抄大吉”,不背书、不积累、不做题,偶而考个60多,极端轻视历史学科的现象,我们的阅卷标准是从严给分、能扣就扣,能不给就不给,就是要让学生这时候考不好,就是要给学生敲个警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把重点转移到历史学科,这种心理当然也会影响到此次分数的高低 2、此次考试也存在着一个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据说是有个别监考老师要求学生先做政治,交了政治试卷才准做历史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是为了加强考纪,防止学生互串试卷但是,这也就出现了一个弊端:有个别同学为了让上交的、拿不回来的政治试卷“完美”、“不失分”,“检查再三”、“反复研究”,结果历史试卷就没有时间做完了我想这种情况应该不符合中考的相关要求,也不利于政史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不利于让学生在模考实战中学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3、教师阅卷尺度不同有些老师要求的严格,有的老师尺度放的宽松,造成差异 4、客观存在问题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崛起此题有争议,(新奇典101面)六、今后教学应对策略 1、立足教材、紧扣课标、吃透考纲课标、教材是中考复习的根本,考纲是中考复习的向导如果说前期复习还是相对来说凭经验的话,这接下来的复习就应该走向科学化,切实做到立足教材、紧扣课标、吃透考纲。
尤其是要做到吃透考纲,把握考纲的变化,理解考纲的精神,考纲删除的不再复习,新增的重点把握 2、联系时政要点,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安徽中考命题特别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往往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考查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对于热点、焦点问题要高度重视,要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看待时政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3、关注、整理周年纪念,尤其是逢整十、整五的重大周年事件 4、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历史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毕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事实证明,即使把历史教材包本背了下来,也不见得就一定能考好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能力、分析比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5、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应试指导 今后教学,既要教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要点答题的习惯、对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