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921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教学园地10-24 2348一、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 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 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 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

2、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 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 么)?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 立成段的句子、中心旬、警句、比喻旬

3、、连问旬、过渡旬、抒情旬、议论句、 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 , 而且,, 因为何况 但是 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 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 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 找到蛛丝马迹。二、弄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 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 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移为线索,以

4、一人、 一事、一物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耍求我们掌提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 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 所帮助。(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

5、,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 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 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 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 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 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 文的句子。一般

6、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 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 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 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 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谿 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

7、然 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 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二、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 物言行或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60个字)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 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 内容耍

8、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耍杷有关的耍点提炼出来。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 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 性,星讲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自然段为“盼春”,自然段为“送春”,至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至自然段为“绘春”呢?自然段写春草,自然段 写春花,自然段写春风,自然段写春雨,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 之,我们不难发现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 至自然段内容 概括为“绘春”。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 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9、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 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 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 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 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自,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自)归纳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 “谁干什么”。(或“什么一一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 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 主题。白杨礼赞?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

10、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 情、议论何。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 括,然后指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的写作背景。例如风 筝2概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 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 的,的感情。(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 进式;并歹式;对比式。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

11、眼。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 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 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杷后发牛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牛的事情写在 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 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 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杷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 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 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汴意倒叙、插叙的起卜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杷提文章

12、的结构将有 所帮助。(2)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涉辑顺序(现象 一一本质、原因一一结果、整体一一部 分、概括一一具体、特点一一用途、主一一次、总一一分)4问文章的层次。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 分析;3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 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5问文

13、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 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 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 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 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 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 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 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二、理解、品味词句题1

14、、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 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 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十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 动、

15、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 密。)4、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 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牛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 /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 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谿能否调换:A、能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 作用;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 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 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 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 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