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的贯通批评——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983948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文化的贯通批评——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学——文化的贯通批评——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文化的贯通批评——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文化的贯通批评——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 文化的贯通批评 论杨义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考察(一)论文摘要: 当代学者杨义在对现代文学进行研究考察时, 以敏锐的文化意识将文学研究与文 化研究贯通起来, 从而拓展了传统研究的单一视角。 本文结合杨义的相关著作, 从研究方向、 切入角度及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考察其文学理论批评。 论文关键词:杨义;现代文学;文化意识;文学与文化的贯通 给文化下个很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 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抽象的存在, 一切只能相对而言。 广 义说来, 它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则特 指精神财富。定义本身的弹性特征使人们可根据具体情形交替使用它。美国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在

2、文化研究中说: “要指出哪一件活动不是文化的产物是很困难的。”这是就广义的文化而言的, 这样说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文化。但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之中,经常运用的 是它的狭义概念,它更偏重于精神领域, 而且在这个领域,正如同它在生活中一样,是无所 不渗透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同样是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学,便当然也少不了文化的“光顾 ”,并且从整体上来看, 文学不仅融入了文化因子, 而且本身就属于文化, 是文化的一个具体分 支。 “文学批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它不得不顾及到文化,因此,文学批评本身也就必 然包含着文化批评。 但实际上, 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 文化往往和文学艺术等一样是平行并 列着的,都作为专

3、门的学科而存在,有文学研究,也有文化研究,各有侧重和分工。那么在 这个前提下,本文所拟定的 “文学一文化的贯通批评 ”才能产生相应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学者, 杨义首先是博学的。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现代文学, 并从鲁迅研究起步。 可他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打通了各个时期文学界线,从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到现当代文学, 并且还从文学史到叙事学方向,他都有极好的造诣。1998 年到999 年之间九卷本杨义文存的出版就是他广博治学的最佳印证。在第九卷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中,杨义根据 自己独具个性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学术研究中的开放性、拓展性和贯通性。 他打通了现代、 近代和古代的界线, 进人了寻

4、找中国大文学的整体思考之中。其次,他文学 研究中的另一个亮点是他敏锐的文化意识和宏观的文化心态, 可以说,他是一个文化型学者, 在具体文学研究中, 他往往从文化角度着眼考察, 追溯挖掘文学的文化原因、文化内涵、文 化取向、文化类型、文化品质等文化渊源。在他的专着 20 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他 从不同的文化视点出发去诠释中国小说,从而获得了另一个较开阔的研究空间。 在这部书的第一章小说史研究与文化意识中,杨义从总体上阐明了他本人在对20 世纪小说进行研究时的着眼点,也就是 “着重从文化角度审视它的运动过程 ”。他认为, “文化意 识乃是对小说进行深层多维研究的通观意识 ”,所谓“通观 ”,即打

5、破狭隘的单一的研究视野。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多以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研究视角为主,来自文化层面的认识较单薄, 还未形成文化的惯性思维, 因此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 关于这方面的涉及都不够。 相比 之下, 杨义无疑是倡导文学一文化批评较有力的一位。 他在上述专着中, 就明确了研究的总 主题和大方向,即论述 20 世纪小说发展的文化轨迹和它的文化脉络。 杨义由鲁迅研究开始了他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方向, 他最初选择鲁迅, 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 想从一个人去看一个时代一部历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 他曾处于时 代的十字路口,因此他也曾经历了时代转型期必然要遭遇的来自不同观念层面的冲突

6、碰撞, 当然包括文化层面的,从他的笔端,人们能够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复杂的文化心态。 意识到了鲁迅这代人的历史处境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杨义曾撰文写道: “中 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 多是叛逆型破落户子弟和泅游于中外文化反差之间的留学生, 既窥破 社会崩溃中的炎凉,又饱尝民族衰老中的忧患,可以说,他们所写的改造国民灵魂的小说, 是以现代文化意识返观传统文化沉积的审美结晶。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小说, 便具有了深 厚的文化意识。 正是对鲁迅的研究, 奠定了杨义后来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鉴于此,本文也 将它作为对他的文学一文化批评方式进行考察的一个切人点。研究鲁迅不能不关注文化尤其

7、是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鲁迅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 传统在他是稔熟于心的, 由此在对待传统 文化上,他既能游乎其间,又能出乎其中,显得游刃有余;另外,留学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 到迥异于传统的外来文明,所以这种种文化的交织碰撞造就了鲁迅文学中复杂的文化面貌。 杨义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 “对鲁迅小说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中外古今一个文化 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枢纽的研究 ”。通过对这一枢纽的研究, 从而 “解剖这个枢纽在文学史和文 化史的脉络原委与深层意义, 解剖它在中外古今文学与文化的交互撞击、 错综融汇中的承传 和独创、求索和开拓、转型和奠基 ”。这里,既认识到了鲁迅与中外文化的重要联系,更把 鲁迅

8、文学置于一个 “枢纽 ”的关键位置, 鲁迅文学是一座丰碑, 融铸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精 粹,这一文化定位就充分说明了杨义对文学一文化批评的自觉运用。具体到他的批评实践, 他在论文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中,将鲁迅作品中的文化容量作了归纳分类:第一是对国 民性的解剖。杨义认为, “解剖国民性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沉积做一次总的清算,从而汰 旧立新, 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对国民性的思考也是鲁迅始终不渝关注的焦点问题, 是对 民族文化很沉郁和苍凉的体验把握, 因此, 也是中国文化在鲁迅眼中较为本质性的内容。 第 二是对封建性的儒家礼制文化进行批判。 这也是其文化态度的一个亮点。 杨义在这里使用了 “礼制

9、文化 ”一词, 较有分寸地说明了鲁迅不是对儒家文化的泛泛批判,而是着重于其礼制即封建礼教, 因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是值得发扬光大的精华, 不能一概否定。 第三足对民族历 史文化的综合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对故事新编的分析中。杨义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对劳 动文化的肯定,由实干的英雄和复仇的奴隶身上体现出的文化思考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他认为鲁迅的文化态度并不偏激, 鲁迅既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孕育下的民族脊梁, 同时也重点 批判了具有强烈腐蚀性的一面, 后者阻碍了民族的自我更新和调整, 使社会发展的步履沉重 而缓慢。其中鲁迅对出世离群的道家文化进行了较严厉的批判, 故事新编中的出关 采薇起死等几篇都是如此,关

10、于这种文化批判倾向,杨义从鲁迅所处的社会现实联 系起来去考察阐释, 得出了时代合理性的结论, 他认为, “对我们这个已经柔弱的民族来说, 特别是国难当头,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时刻, 道家就容易使我们成为人家的砧上之肉, 鲁迅 对道家的批判, 有明显的历史具体性和现实针对性 ”。 如果把以上的条分缕析综合起来并上升到一个高度去思考,杨义就认为, “鲁迅的文化思维 方式足双构的,而非单构的,在 民族一世界 的双构互补中,建立使一种古老的文化获得新 的生命活力的运行机制 ”。可见鲁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文化视点,而使之与国家社会乃 至全人类发生联系, 希望由此架通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与世界的桥梁, 而这

11、也正是他作为一位 文化巨人的风范,这种风范影响着一批批有眼光有品识的后起之秀。所以, 杨义认为, 从本 质上说, 鲁迅不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沉积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最伟大的批判者, 而 且还是为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文明的卓越先驱者。 作为一位具有个性的文 学研究者, 杨义以他的文学一文化批评方式向人们诠释了他心目中的鲁迅及其文学, 反之也 可以说鲁迅及其文学也以不俗的人格力量和超凡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悟着后代的批评家们。 在 20 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杨义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现代文学转变的关键环节, 在“五四 ”这个关节点上, 现代文学同时与中外古今的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碰撞, 并取 得了与旧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新文学地位。 在第三章中, 杨义又探讨了现代小说观念变革的 文化原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小说观念的变革有着根本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