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97951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三、学习过程:(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称。孟子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 、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南宋熹将孟子、 、 、 并称为

2、“四书”。(3)、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解释加点词: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 )地利:( )2、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4、是天时不如地也 是:(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7、得道者多助 得道:( )8、亲戚畔之 亲戚:( )9、故( )君子( )有( )不战10、兵革非不

3、坚( )利( )也:11、寡助之至 至:( )12、委( )而去( )之13、兵( )革( )非不坚利也14、池非不深也 池:(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5)、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6)、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

4、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7)、朗读节奏1、夫 环 而 攻 之2、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3、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4、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8)文本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

5、、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 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教学难点: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教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 自己介绍作者2、 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3、解释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以忍性( ) (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 )困于心( )衡于虑( ) 而后作( ) 征于色( )而后喻( ) 出则无敌国外

6、患者( )国恒亡(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4、 词类活用。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所以动( )心忍( )性行拂乱( )其所为人恒过( )入则、出则( )5、古今异义词。举于士(今义:古义: )6、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而:而后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发:发于畎亩( )发于声( )拂:行拂乱其所为( )拂士( )7、特殊句式。A、( )句B、( )句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举于士(被录用)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8、翻译句子故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文本探究1、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点:启示:2、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5、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

8、是什么?中心论点:目的:7、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8、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9、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三、拓展延伸1、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2、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2、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3、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4、是天时不如地也是:这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震慑7、得道者多助得道:施行仁义8、亲戚畔之亲戚:骨肉兄弟。9、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战10、兵革非不坚(坚硬)利(锐利)也:11、寡助之至至:极点。12、委(放弃)而去(离开)之13、兵(兵器)革(甲衣)非不坚利也14、池非不深也池: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