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74251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恐 龙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万年至659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肉食恐龙肉食性恐龙绝大部分都属于兽脚亚目,它们常常被称为食肉恐龙或兽脚类食肉恐龙。体型最大的十大肉食恐龙有:棘龙、霸王龙、蛮龙、马普龙、鲨齿龙、奥沙

2、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西雅茨龙、索伦龙(按照体型),目前所有食肉恐龙里棘龙的体型最大.此外,食蜥王龙、诸城暴龙、惧龙、三角洲奔龙、特暴龙等也是体型极其大的食肉恐龙。埃及棘龙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长度可达米,长棘之间可能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帆状物;然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如今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棘龙的头颅骨长而低矮,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以鱼为食,并且有时掠食鲨鱼的顶级掠食者,但偶尔也食小型到中型植食恐龙。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推测棘龙是半水生动物,可在陆地、水域中

3、生存,类似现代棕熊。根据最近的估计,棘龙是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和兽脚亚目恐龙,也很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食肉动物,甚至大于霸王龙、蛮龙。也是目前发现最强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这些推算显示棘龙身长2米,高度5米,体重为22吨.根据研究,棘龙的平均咬合力为4吨,掌击力量可达到9吨。霸王龙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体长11。5146米,最长1米。平均臀部高度。6米,最高6米。平均体重812吨,最重14.吨,头部。1。5米.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生

4、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的食肉动物。食草类恐龙剑龙(侏罗纪晚期食草性四足恐龙)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12公尺长和7公尺高,重达 吨.研究认为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剑龙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喙里没有牙

5、齿,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剑龙的前腿比后腿短,前腿有五个脚趾,而后腿有三个脚趾.剑龙走路时用4条腿。它们可能是群居生活。剑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不太聪明。剑龙生活在侏罗 纪晚期.它最著名也最受喜爱的是大型、骨质的板片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个钉状脊。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全长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米。整个身躯如同大象,但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它的背上长着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象差不多,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最初,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在恐龙身上的,后来,经过仔细的研究,最

6、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杂食性恐龙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 身长18到.5米.身长约两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象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速度很快。窃蛋龙是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成年的窃蛋龙把卵产在用泥土筑成的圆锥形的巢穴中。巢穴中心深一米,直径两米,每个巢穴相距7到米远,它们的个子比较小,有时它们用植物的叶子覆盖在巢穴上,利用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孵化所需的热量,进行自然孵化。“在距今00万年前,一只米长的恐龙,正在偷偷地靠近一

7、恐龙蛋时灾难降临了,这就是1923年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蒙古大戈壁上发现时一幕。发现时,这个恐龙骨架正爬在一窝原角龙的蛋上。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它正在偷别的恐龙的蛋。于是科学家给它起了很不好听的名字,叫窃蛋龙。 后来,人们根据这条恐龙身体的特征,如:和鸟喙相似的嘴,没有牙齿等等,推测它是怎样偷吃恐龙蛋的:把蛋含在嘴里,再利用外力把蛋敲破.这样窃蛋龙就一直背着这个“黑锅”.190年,中外国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联合考察的时候,发现了完整的窃蛋龙骨架,它正卧在一窝恐龙蛋上面,很像是在孵蛋。看样子是正在孵蛋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了。科学家还根据窃蛋龙的喙部有各很坚硬的角质壳推测它可能是杂食性的,坚硬的喙部可以很容易地刻开软体动物的壳。因此,科学家基本认为窃蛋龙并不偷窃其他恐龙的蛋,反而它还有孵蛋的功能,所以许多科学复原图把窃蛋龙身上画了许多羽毛,强烈表示窃蛋龙孵蛋的观点。但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窃蛋龙的名字是不能改变的。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