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集维新与革命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973617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9集维新与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99集维新与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99集维新与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99集维新与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99集维新与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9集维新与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9集维新与革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公元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只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大东沟黄海海面相遇,经过五小时的鏖战,北洋舰队五艘主力战舰被击沉,1000余名官兵战死,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中日甲午海战开战前,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八,日本排名第十一,中国是东亚第一海军大国。然而,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一役的惨败,和威海卫的全军覆没,彻底击碎了清王朝的大国幻想,标志着中国三十年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公元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限期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两亿两。马关条约签订当日,割让台湾的噩耗便传到台湾

2、,全省人民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清朝台湾巡抚唐景崧连续致电总理衙门,申述台湾不可割让,台湾人民宁死不屈,誓死不做日本附属。但清政府却以所谓的保护京师优先,而下令限期割让,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电文传出,台北绅商市民鸣鼓罢市,表示抗议,他们发布檄文宣言,宁从战死而失台,决不让拱手而让台。台湾巡抚唐景嵩,清朝工部主事丘逢甲等一批爱国官绅,决心抗拒总理衙门的命令,自主保台。马勇:中国的政治精英们正在想怎么能够学一学,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要求法国割让一块土地,但最终没有割让成,那么它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就因为法国人持续性的抵抗,使这个条约没有成,那么这

3、个我们中国文献当中,马关条约将要签订,要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精英就在想,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干,他们一看辽东半岛通过花钱能够赎回来,他们觉得我们也能花钱赎回来,请求朝廷能不能花钱赎回来,朝廷说不行,最后一招,那我们自己自治。一星期后,清廷派李鸿章之子李经芳前往台湾执行交接,六月二日,李经芳在基隆口外的日本军舰西京瓦上,与日本新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签署了交接文书,大批日军压境,台湾人民在台北、彰化、台南进行了殊死战斗,最终因寡不敌众,台湾沦陷。公元1895年春,正是三年一次的科举会试之年,各省新科举人数千人齐集北京。这一年,38岁的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师徒二人,作为广东举人一同前往北京参

4、加会试。就在举人们等待发榜之时,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噩耗传来,全国震动。4月22日,义愤填膺的康、梁师徒汇集众人,在北京松菌庵起草了一份万言书,抗议清帝在条约上加盖玉玺,并呼吁拒和、抗战,迁都、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人集会响应,得到了上千名举人的签名。万言书虽未及时送出,但与各级官员们的上书,一同形成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公车上书运动,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后,朝廷会试的结果发榜,康有为成功的用传统文辞掩盖住其改革主张,骗过了决心将其黜落的主考官徐桐,以第46名的成绩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六品主事。一心想进翰林院的康有为深感失望,决心开始一系列的上书,向皇帝进行改革的谏言。马勇:马关条约带给

5、中国来的变化,大概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解析它,一个是政治上的,一个是经济上的,第三个就是社会的变动;那么政治上的就是,马关条约一下子打破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一个格局,从1860年开始,一直是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力量在主导它,但马关条约之后就不是了,经济上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马关条约规定了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自由办厂,列强之间是有一个就是双边协议转化为多边受益,第三个讲社会社会上的,我们讲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我们可以追溯到明末利玛窦来,也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但是真正表明一个现代中国的发生,最根本的标志要有一个新阶级,这个新阶级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民主资产阶级。1 / 1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6、,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洋务运动时期,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的建议和努力下,清朝总理衙门于公元1872年开始分批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同时主政福州船政局的左宗棠、沈葆桢等人,也派遣学生赴英、法留学,这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的公派留学生。除此之外,也经此地,沿海地区的人们由于出洋谋生,也将子弟带到国外求学,形成了民间留学的群体,孙中山便是其中之一。公元1879年,13岁的孙中山来到华人称为檀香山的夏威夷求学,此后前往香港继续深造,公元1892年,孙中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在夏威夷和香港学习期间,孙中山目睹了现代教育、法律体系和市政卫生的发展。这些地方与自己家乡的强大反差,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

7、的印象。夏威夷,于公元1893年成立共和国之后,一直面临美国兼并的威胁,让孙中山确信,仅仅建立一个共和国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民众中灌输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才能保持民族独立。马勇:1901年的时候,中国有一个最伟大的人物,梁启超,就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分析到现在为止人类社会在实行的制度,就是三种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那么这三种制度呢在当时梁启超分析当中,君主专制肯定是慢慢不行啦,因为家天下这个思想意识啊,慢慢就被公天下取代。那么君主立宪是人类社会,可能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好的制度,因为君主立宪可以导致一个对两种结果,大家都不许争夺大位,因为天下是人家的嘛,但是君主立宪制又导致还有一

8、个结果,但是人家掌大位的人,是不管实际事情的,是永远不犯错的,这就是君主立宪制,那么这种当时认为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体制。公元1894年夏天,孙中山偕同陆皓东北上观察政治局势,向当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从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强国方案,这封上书没有被身陷中日战场的李鸿章所重视。这使他断绝了对清政府的幻想,开始筹划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挽救危亡中的中国。十一月,孙中山在兄长孙眉的帮助下,在檀香山成了而来兴中会,会员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就在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的这一年,兴中会计划在广州起义,陆皓东还为革命者设计

9、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但由于计划的泄露而夭折,因这次起义而牺牲的陆皓东等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先烈。孙中山的革命挚友陆皓东被斩首,而他本人也遭清廷悬赏通缉,他后来回忆当时的悲凉境况,举国舆论,莫不目吾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可见当时暴力革命的方式,依然不容于主流阶层,而这些更坚定了康有为等人在秦朝统治之下进行变法,维新运动。为了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梁先后在北京、上海创办强学会,支持改革的朝廷大臣孙家鼎、翁同和、张之洞以及一些英美人士都参与活动,善于政治投机的袁世凯也名列其中。同时,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留学生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择,

10、适者生存的思想。公元1897年,开明进步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讲授变革和民权思想,使得湖南一跃从封闭落后的内陆省份成为风气最为开放的省份之一。鱼宏亮: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一系列的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其实并没有在真正的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触动中国士大夫,甲午战争,我们是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这个挑战,另一边也开始逐渐缓慢的开始反思。马关条约给士大夫所带来的震动,在几年内逐渐演化成实际而有效的行动,康有为连续八次上书光绪皇帝,恳求朝廷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

11、一场制度性变革,能否切实地实行改革,3 / 1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早日登上现代政治体制这班列车,是清朝统治者挽救自己国运的最后机会。光绪帝载湉四岁继位,长于深宫,虽然十七岁开始亲政,但军政大权依然由慈禧太后把持。公元1898年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国运岌岌可危,光绪帝向太后申述,他不能做亡国之君,希望太后授权改革,否则他宁愿逊位,慈禧默许。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这便是维新变法的开始,6月16日凌晨,突破重重阻力,年轻的光绪皇帝终于得以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著名的变法学者康有为。在这次会面中,康有为向光绪皇帝系

12、统地陈述了他的变法主张,会面从凌晨5五点一直持续到七点,这是光绪和康有为君臣之间的一次会面。同一天,康有为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得以专折奏事,成了天子的近臣。戊戌年夏,北京酷热难当,为了推动变法,自6月11日至9月21日期间,光绪皇帝从紫禁城赶往颐和园,向慈禧太后频繁请示,先后打12次之多。维新变法期间,光绪皇帝陆续颁发了将近50项法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少数官员外,朝中大臣和地方大员都在或明或暗地抵制变法,废除八股文遭到了负责科举考试的礼部的强烈反对,裁汰冗员和机构则在所有官员中引发了解职的不安。改革措施在统治集团高层引起恐慌,反对力量开始慈禧太后身边聚集。9月5日,光绪帝擢升杨锐、刘光

13、第、林旭和谭嗣同为军机处章京,他们成了皇帝和康有为之间的联系纽带,负责阅读奏章,草拟所有重要的法令,事实上架空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年轻官员的进入,搅乱了这个由资历深厚、老谋深算的大官僚集团所组成的朝廷中枢。随着变法的推进,一系列激进的变革措施,令太后警觉起来,她本能的将变法当成是从她手中夺取权力的密谋,一场为挽救统治危亡而起的改革运动开始带有了朝廷与后宫之间权力斗争的色彩。九月初,光绪下旨,将阻扰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人革职,帝、后之争趋于白热化,直隶总督荣禄不断向慈禧进言,要求太后采取行动,制止皇帝的变法。这个时候,帝国的所有权力还牢牢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实力派手中,慈禧与光绪分歧的

14、明朗化,使得善于见风使舵的官僚集团和太监集团开始公开呼吁慈禧再次垂帘听政,直接收回法定授予已经成年皇帝的权力。9月18日,荣禄调集军队到北京,京城四处传言,太后将废除光绪皇帝而亲政,维新派官员岌岌可危,谭嗣同决定孤注一掷,前往法华寺劝说袁世凯支持皇帝,而袁世凯则将维新派的行动一并密告荣禄。21日,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截取一切变法文件,并下令拘捕变法领袖,宣布再次垂帘听政。光绪皇帝痛苦的签发了逮捕自己变法左膀右臂的诏书,康有为在英国领事馆的保护下,前往香港避难,而梁启超则在日本领事馆的保护下,前往日本。谭嗣同决定为变法而献身,与林旭、刘光弟等五人在菜市口被处决,史称戊戌六君子。23日,慈禧在勤政

15、殿举行训政典礼,接受各级官员的庆贺。鱼宏亮:朝廷的高层发生过两次垂帘听政,第一次发生在这个光绪幼年即位的时候,那时候以正宫慈安太后和西宫慈禧太后两人共同垂帘,当时的客观情况是光绪年幼,那么他当皇帝以后,暂时不能行使这个行政处理的权利。那么第二次垂帘听政就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已经成年,戊戌维新以后,光绪皇帝被排除出权力中心之外,慈禧集团走到这个帝国政治的前台来,这个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公元1895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为表达与清朝的彻底决裂,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在横滨剪去了辫子,穿起来西式服装,公元1896年10月,孙中山抵达伦敦,在导师康德黎医生的安排下住进格兰旅社,

16、10月11日上午,孙中山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被早已在此监视等候的清公馆官员邓廷坚,诱至中国公使馆,遭到绑架并被关押在3楼一间装有铁栏的小房间,清4 / 1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公使诱捕了孙中山,如获至宝,派人严密看守,公使龚照瑷为了向清政府邀功请赏,与参赞马格里合谋,不惜花7000英镑向英国格兰轮船公司,租用了一艘2000吨的轮船,并请人特制了一只大木笼,打算将孙中山密送回国。被关押的孙中山与世隔绝,他多次写纸条扔向窗外的魏玛斯大街,希望引起行人的注意,但都无果,之后,孙中山通过公使馆的英国清洁工克尔,将消息透露给了康德黎医生,康德黎无法从伦敦警察厅那里寻得干预,他便将此事上诉至外交部。10月22日,伦敦环球报以醒目的标题,骇人听闻的故事,革命家被绑架于伦敦,关押在中国大使馆,披露了这则非法的绑架。舆论哗然,英国外交部表示震惊,于是迫使清公使馆将孙释放,因祸得福,这次绑架事件使孙中山在一夜间名声大噪。释放后的孙中山在英国待了九个月,他在大英图书馆大量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