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97176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分析中国社会(18401911)的变化 摘要: 从18401911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革命的任务也与以前不同,人们的思想开始觉悟,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他们对中国进行着赤裸裸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的高涨。中国的变化为中国的各阶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并且奠定了基础。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阶级,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肩负着不同的使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权利。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发起是由于上层的执政精英越来越不适合统治,

2、而下层的非统治精英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聚集,从而出现了精英循环受阻。为了打破这种政治生态,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便进行了革命。历史再次实现精英循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的辛亥革命得出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求政治上得到相应的权利,于是利用革命的形式推翻压迫,夺取政权。 关键词: 中国的社会变化 帕雷托 精英理论 辛亥革命 知识精英 精英阶层 执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 阶级 社会地位 政治权利 经济利益 ()精英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区别首先:

3、阶级是由人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社会差别的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其次:阶级论认为,阶级关系是一种稳定性的不平等,个别成员的社会流动不足以从总体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局;而精英论则把个人的天赋能力当做社会流动的动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的格局,变稳定性的不平等为暂时性的不平等。再次: 阶级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壁垒构成了他们相互流动的障碍;精英论则认为,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论足以打破阶级壁垒。 最后:阶级论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立性质是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而精英论则认为,冲突和

4、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因为不畅才不断有冲突的发生和矛盾的出现。 两种理论的区别会使我们用他们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精英理论和阶级理论都关注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它们都勾画出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2)用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精英理论主要关注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权利关系,其信条是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大多数,前者为统治者而后者为被统治者;统治集团即精英垄断着权利,而大众即非精英除了接受前者的安排外别无选择。精英理论认为精英掌权是一个普遍现象,民主社会也不例外。古典与现在的精英理论的中心议题是在稳定的民主社会中,精英需要定期的选举

5、而竞争权利。帕雷托认为,社会的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的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按照帕雷托的精英理论,社会中的人可分为两个阶层:精英阶层和非精英阶层;精英阶层又可分为执政的精英阶层和不执政的精英阶层。其中执政的精英阶层再可细分为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分子。执政的精英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一般采取两种统治方式:狮子型统治和狐狸型统治。而非统治的精英虽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具有统治的能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剩遗物”分配上的不平衡。为了成为更高层的精英,低层群体的特权成员努力运用他们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在精英层中,正好呈现相反的趋势,一些统治精英越来越

6、不适合统治。作为这种运动的结果,处于社会低层,但却具有更高水平的人开始崛起,向高层精英挑战。慢慢地,在下层阶级中优秀分子聚集,而在上层阶级中低劣分子聚集。革命的原因就是精英循环受阻或精英循环缓慢。 一旦具有执政能力的下层精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联起手来以暴力的形式夺取政权。中国的社会变化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当中国从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的精英即统治集团就在不断的向帝国主义妥协,他们为保自己的权利,不断的与帝国主义签定丧权辱国的条约,并且自身也在不断腐朽没落着,执政能力一再下降,而这时正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被压迫阶级们即非精英,正在觉醒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夺取政权,推翻腐朽的统治,自

7、己当家作主,于是在中国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国图强和夺取政权的革命和冲突。例如,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都在以不同的程度触动着精英阶层,他们因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并且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此时在中国的社会,用帕雷托的理论分析就是出现了精英循环受阻或者就是精英循环缓慢,这时的社会一定会发生变化,如果精英阶层再继续的腐化和堕落,不改变自身的状况,不改变统治方式,一再的压制和剥削人民,充当帝国主义的工具,他们终将会被崛起的非精英集团代替,因为一个是上升的力量而一个是下降的力量,上升的力量终会取得胜利,这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趋势,中国社会的变化充分而有力

8、的证明了这一点。帕雷托认为,每一个以社会地位划分的集团都有一定数量的精英,即集团中最优秀的那部分成员。各个集团社会成员能力和才干的平均值决定着该集团在社会分层阶梯中所处的地位。鸦片战争以前,统治阶级即精英集团的能力和才干的平均值是最大的,所以他们统治着中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能力下降,非统治阶级的能力和才干的平均值超过了统治阶级,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的不平等所取代。清王朝的覆灭证明清朝的统治阶级的力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被淘汰了,被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才干日益的壮大,他们成了统治阶级。但很快他们

9、的统治地位也被取代了,帕雷托指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保证执政阶层能够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清王朝的覆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都说明他们的精英阶层的力量和实力不够,对社会的估计不足,不了解民情,致使精英循环受阻。 (3)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 1.阶级的含义:所谓的阶级,就是这样的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的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一定义表明,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所以在中国出现了不同阶级但是统治阶级只有一个,他们无偿的占有其他阶级的劳动使被统治阶级受尽了压迫和剥削,他们之所以可

10、以压迫其他的阶级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上层的地位,占有着生产资料,凡是统治阶级全是试了最强的阶级,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夺取政权,成为领导者。 2.阶级产生的条件:阶级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首先,他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其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因此阶级结构是处于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阶级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生产了发展和阶级压迫的结果。从鸦片战争到近代的中国,中国产生了许多的阶级,例如,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产生了资产阶级,随着

11、他们力量的长大,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还有工人阶级,他们的革命性最强是因为他们受的压迫最深,他们想翻身做主人。因为分配的不同,实力的悬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阶级。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具有相同的经济利益和地位,因此在社会表现的各方面容易取得一致,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而阶级的共同行动了则和他是否成熟相联系,成不成熟要看他们是“自在阶级”还是“自为阶级”,只有“自为阶级”才能领到中国的革命,推动中国的变化。阶级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大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胜利。他们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决定了他们行动的一致性,主张的一致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正是各个阶级团结的结果。

12、他们是封建的王朝覆灭了,带来了民主与自由。 帕雷托的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是精英理论仍有可借鉴之处。首先,帕雷托开创了社会流动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其次,关于社会的流动可以将稳定性的不平等变为暂时性的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不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特定的社会内容,很有借鉴的价值。用来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的社会变化就是精英循环受阻和缓慢造成的。 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变化,矛盾的根源就是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要求和主张也不同,他们都想不断的提高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不是被统治阶级,都想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国家的政权,到现在为止,阶级的基本性质还仍没改变,剥削和压迫仍然存在着,所以各阶级都不愿成为被剥削者要想成为统治者,就必须取代其他阶级的地位。而其他的阶级不愿让位,要想解决这一矛盾社会的革命和冲突就会不断。在中国的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阶级,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旧的阶级代替新的阶级,先进的代替落后的,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参考文献1. 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0年)20022. 迟云飞 清末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期刊论文 -史学集刊2003(04) 3.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2002(03)4. 李恩涵 论王正廷的“革命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