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94275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主备人:姚伶上课时间:第 周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

2、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检查反馈:(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4)这些词谁会读?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

3、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2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6小结: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

4、一遍。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

5、,美读悟趣)。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风水动物美妙教学反思:课题:22父亲、树林和鸟主备人:姚伶上课时间:第 周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

6、、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情。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

7、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4交流朗读,评议。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

8、解。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四、作业。1朗读课文。2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课文生词。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二、品读欣赏。(一)引导学生自己读。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三、拓展延伸。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

9、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四、作业。1写词语。2摘抄佳词佳句。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教学反思:课题:23带刺的朋友主备人:姚伶上课时间:第 周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教学重点:朗读

10、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教学难点: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观察书上插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3 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破折号有什么作用?二、检查预习情况。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出示预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1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2集体讨论交流。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

12、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指名交流。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出示说话练习。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指名介绍。六、写作小实践。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第一段)写秋天的

13、枣树(第二到十段)写刺猬偷枣(第十一段到十二段)写我对刺猬偷枣的感受。教学反思:课题:口语交际7身边的“小事”主备人:姚伶上课时间:第 周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教学重点: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教学难点: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

14、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1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习作7我有一个想法主备人:姚伶上课时间:第 周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教学重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