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9361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要从一个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流动。农民工在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时候,绝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让他们继续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一个新兴的名词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 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

2、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打工率比较高,更让人担心的是“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许多家庭是牺牲对后代的教育来完成家庭经济的运作的,打工农民在揣着梦想进入“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乡村。 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 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

3、帮助 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81.7%,非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77.12%。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而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所以,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

4、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 “留守儿童真凄凉,平日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留守儿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多,涉及面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过调查发现多个省中,留守率平均为26.1%,最高为51.3%。然而我校留守率达到了47.7%,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比例高达73.4%,多数学生生活在家庭角色不完整的环境中。 我校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偏重书本,缺乏弹性,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消解了学生的兴趣,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智力得不到开发。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缺少家长的科学引导和培养,如果根据我们学校的现状研究出能激发留守儿童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家庭作业,就能启发留守儿童的心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基于以上思考,如何使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设计得到创新,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