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9189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教学内容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2.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保护环境,

2、开辟“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1.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 防治环境污染例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 蓝色固体B. 黑色粉末C. 绿色食品D. 白色烟雾知识点2: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

3、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4、)A. 发光、放热 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C. 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 有其他物质生成例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例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 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5、、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3、它们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O2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O2和CO2的鉴别: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例1.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的密度最小 B. 浓盐酸有挥发性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例

6、2.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例3.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了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上述叙述中: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是现象;结论;是用途;四、释疑:1. 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一、选择题1.

7、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B. C. D. 2.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 造纸 B. 指南针 C. 火药 D. 烧瓷器 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 )A. 衣服、桌子、电视机 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 D. 精神、意志、力量4. 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

8、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 白色固体B. 调味品C. 易溶于水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 )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 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9、A. B. C. D. 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 ( )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 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 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漓江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10

10、.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11.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 食物腐败 D. 用电热壶烧开水12.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A. 台风 B. 雪灾C. 山体滑坡D. 森林火灾13. 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

11、浪淘沙14. 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蒸发 B. 燃烧 C. 爆炸 D. 变色15.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 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1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1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18. 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

12、物质是 (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 食盐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药19. 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 ),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粮食酿酒 B. 镁条能燃烧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 金属易生锈20.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1)固态物质: (2)液态物质: (3)气态物质: 2.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在0时水结成冰( ) 汽油可以燃烧( )煤块变成煤粉( ) 酒精易挥发( )煤气燃烧( ) 鸡蛋变臭(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