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91213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硫酸浓度检测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检测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接触法、塔式法制取的工业硫酸浓度质量检验。符合一级标准的工业硫酸,可用于火力发电厂,作再生( 还原 ) 阳离子交换器使用。2 硫酸浓度检测引用标准GB 534 工业硫酸GB 603 制剂及制品的制备方法 GB 601 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3 取样方法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3.1取样方法3.1.1从装载硫酸的槽车 ( 船) 中取样,须用细颈铅制圆桶或加重瓶从各取样点( 对同 一取样点应从上、中、下部取样 ) ,采取等量的试液混合成均匀试样,每车( 船 ) 取样 量不得少于 500 mL。3.1.2从酸坛中取样,用玻璃管 ( 10300mm)从总数的 3%中取样。小批量时也不

2、得少于 3 坛,取样总体积不得少于 500mL。3.1.3将所取试样混合均匀,装入清洁、干燥、具磨口塞的玻璃瓶内,瓶上应粘贴标签,注明如下项目:产品名称、生产厂名、槽车( 船) 字、批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3.2安全注意事项由于硫酸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烧伤性的强酸,为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操作或取样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定。3.2.1装、卸或取样时必须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工作现场应备有应急水源。3.2.2硫酸应避免与有机物、金属粉末等接触, 用槽车运输或用金属罐贮放硫酸时,禁止在敞口容器附近抽烟,动用明火。4 硫酸含量的测定4.1方法提要本方法适用于硫酸纯度的测定。其原理为,以甲基

3、红- 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测定硫酸含量。4.2试剂c(NaOH)=1.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按 GB601 77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制和标定。4.2.2甲基红 - 亚甲基蓝指示剂:按 GB 60377制剂及制品的制备方法配制。4.3分析步骤4.3.1取 10 mL 浓硫酸,注入已知质量的称量瓶内。称其质量(m) ,然后将浓硫酸注入装有 250mL蒸馏水的 500mL容量瓶里,用水洗涤称量瓶数次,冷却到室温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待测试液。取 待 测 试 液20.00mL( 三 份 ) , 加2 3 滴 甲 基 红 - 亚 甲 基 蓝 指 示 剂,

4、 用c(NaOH)=1.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紫红变成灰绿色即为终点。4.4计算及允许差硫酸含量 x(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按 (1) 式计算:(1)式中c(NaOH)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a(NaOH)滴定待测试液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2 硫酸的摩尔质量,=49 g/mol;m试样质量,g;V 滴定时所取待试液的体积,mL;500 待测试液的总体积,mL。允许差1 / 4硫酸含量平行测定的允许绝对偏差为0.2%。5 灼烧残渣的测定5.1方法提要灼烧残渣代表浓硫酸中所含无机离子和某些不溶物的数量,本法是将试样蒸发 至干,在80020下灼烧

5、15min,然后称量残渣质量进行测定。5.2仪器5.2.1蒸发皿:石英皿、铂皿、瓷皿均可使用,容积为60 100 mL。5.2.2高温炉。5.2.3干燥器:硅胶或氯化钙干燥器。5.2.4砂浴或电热板。5.3分析步骤5.3.1将蒸发皿 (5.2.1)置于 80020的高温炉 (5.2.2)中灼烧 15min,放在干燥器(5.2.3) 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 ( 称准至 0.1mg) 。5.3.2在蒸发皿中加入15 25 mL 试样 ( 约 2540 g) ,称量其质量 ( 称准至 0.1 mg) 。5.3.3在通风橱内,把蒸发皿放在砂浴或电热板(5.2.4)上,小心地加热,使硫酸蒸发至干,移入高

6、温炉 (5.2.2) 内,在 80020灼烧 15min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 ( 称准至 0.1mg) 。5.4计算及允许差5.4.1灼烧残渣含量 x(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 ,按 (2)式计算:(2)式中m2灼烧后蒸发皿和残渣的质量,g;m1蒸发皿的质量, g;m试样的质量, g。5.4.2允许差试样平行测定的允许相对偏差如下:残渣含量, %允许相对偏差, %0.02 0.110<0.02206 铁含量的测定6.1方法提要铁离子是工业硫酸中最主要的杂质之一,对阳离子树脂再生质量影响较大。铁 的测定常用邻菲罗啉法,其原理为:试样蒸干后残渣用盐酸溶解,然后用盐酸羟胺将试样

7、中的铁 ( ) 还原为铁 ( )在 pH 为 45 的条件下,铁 ( ) 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6.2仪器分光光度计。6.3试剂0.1%邻菲罗啉溶液: 称取 0.1g 邻菲罗啉,溶于70mL蒸馏水中, 加入盐酸 c(HCl)=1mol/L溶液 0.5 mL ,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盐酸羟胺溶液。pH 为4 的 乙 酸 - 乙 酸 钠 缓 冲 溶 液 : 量 取c(CH3COOH)=2mol/L 乙 酸 溶 液80mL 与c(CH3COONa)=2mol/L乙酸钠溶液20mL混合即可。盐酸溶液。铁贮备溶液 (1mL 含 1mgFe):称取纯铁丝或还原铁粉 (

8、 优级纯或高纯 )1g( 称准 至 0.1mg) ,放入 400mL烧杯中,用除盐水润湿,加 2030mL 盐酸溶液 (1+1) , 在电炉上徐徐加热 ( 防止反应过于剧烈,造成溅损 ) ,待铁丝或铁粉完全溶解后,加过硫酸铵 0.1 0.2g ,煮沸 3min,冷却至室温, 移入 1L 容量瓶,2 / 4用除盐水稀释至刻度。铁工作溶液 (1mL 含 0.01mgFe) :吸取铁贮备溶液,注入1L 容量瓶,用除盐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宜使用时配制。硫酸溶液 (1+1) 。6.4分析步骤绘制工作曲线a. 根据试样含铁量,按表1 中的数据吸取铁工作溶液,注入一组50 mL 容量瓶中,加除盐水至25mL

9、 左右。表 1 铁工作曲线的制作b. 加 2.5mL 盐酸羟胺溶液, 5mL乙酸 - 乙酸钠缓冲溶液,摇匀 (控制 pH 在3.8 4.2 之间 ) ,放置 5min,加 5mL邻菲罗啉溶液,用除盐水稀释至刻度。放置15min 后于波长510nm下,用表 1 中规定的比色皿,以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各显色液的吸光度。c. 用带线性回归的计算器对吸光度与铁含量的数据作回归处理,将铁含量作自变量,相应的吸光度值作因变量,输入计算器,得到吸光度- 铁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试样的测定a. 吸取试样 5 10mL(V1),注入 50mL 烧杯中,在通风橱内将烧杯放在砂浴 ( 或 电热板 ) 上小心蒸发至干,

10、 冷却至室温, 加 2mL盐酸溶液,25mL除盐水, 加热使其溶解, 移入 100mL容量瓶,用除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b. 吸取上述试液V2mL(含铁 10100g) 注入 50mL容量瓶中, 稀释至 25mL 左右,按条 b. 进行显色,并测定吸光度。c. 根据试样吸光度值,从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铁含量(W)。6.5计算及允许偏差试样的铁含量x(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按 (3) 式计算:(3)式中W试液铁含量,g;V1 试样体积,mL;V2 试液体积,mL;试样密度,g/cm3 ,可根据硫酸含量查出。允许偏差两份试液平行测定的允许偏差如下:铁含量, %允许相对偏差,%0.005 0.0310

11、<0.005207 色度的测定7.1方法提要利用乙酸铅和硫化钠反应产生黑色硫化铅胶体液作为标准,与试样颜色对照进行色度测定。7.2仪器比色管:具磨口塞,50 mL 比色管。7.3试剂7.3.12%氨水(质/容)。7.3.22%硫化钠溶液 ( 质/ 容) 。7.3.31%明胶溶液 ( 质/ 容)。3 / 4铅标准溶液 (1mL 含铅 0.1mg) :称取乙酸铅0.1831g ,用少量除盐水溶解,移入 1L 容量瓶。如有混浊可加数滴浓乙酸,然后加除盐水至刻度。7.4分析步骤取 50mL 比色管两支, 其中一支加试样25mL,另一支加10mL除盐水、 3mL 明胶、23 滴氨水、3mL 硫化钠

12、溶液 以及 2mL 铅标准溶液,用除盐水稀释至25mL。目视比较两比色管的色度,试样色度不得深于标准色度为合格。8 透明度的测定8.1方法提要试样的透明度与试样的色度、悬浮物质有关。 色度、悬浮物含量越低, 试样的 透明度越高。所以透明度代表了试样色度和悬浮物的大小。8.2仪器8.2.1玻璃透视管:见图 1。8.2.2方格色板:于 40mm 30mm3mm毛玻璃上,用黑色油漆绘制4mm4mm 的小方格,见图 2 所示。8.2.3光源:于 160mm160mm160mm木匣内装 220V、60W灯泡一只。上 盖开口,紧密装上方格色格,色板与灯泡的距离为10mm。8.3分析步骤把盛满试样的透视度管置于光源的方格色板上,从上往下观察方格的轮廓,并从排液口小心放出试样直至能清晰地辨别方格为止,记录试液高度,透明度大于 50mm为合格。(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