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90660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二中091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恬淡(tin) 芸芸众生(yn) 缇骑(t) 徇私枉法(xn)B俯瞰(kn) 青青子衿 (jn ) 瑕疵 (z) 相形见绌(ch) C逡巡(jn) 熠熠发光 (y) 修葺 (q) 长歌当哭 (dn) D编纂 (zun) 佶屈聱牙 (j) 解剖 (pu) 怏怏不乐 (y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沧海 天真磬露 暮霭 怨天尤人 B孤僻 珊珊可爱 湮没 饱经世故 C屠戮 大煞风景 辨驳 实至名归 高考资源网D干练 根深缔固

2、震颤 愤世嫉俗高考资源网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彩棉内衣,图案精美,做工精巧,针脚细密,天衣无缝,穿在身上舒服极了。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高考资源网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高考资源网 D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

3、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B专家调查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和比较开放的民族,如白族、壮族、纳西族等,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使用双语的人数也很高。 C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D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 高考资源网B不,那不是未知之乡!

4、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C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D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另一种却得不到幸福。二、(12分,每小题3分) 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保护遗产 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 以月日“国际博物馆日”和月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两大文化节日为契机,以“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的这次大型媒体行动,是文化部、中宣部宣教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十余部门与央视社教中心

5、联合制作的迄今为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力度最强的一次宣传行动。节目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高考资源网与此同时,刚刚闭幕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举办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个节日,也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切。高考资源网我们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极为重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否则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保护文化

6、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是生命个体在生理上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存留至今,凝结着历史的必然选择,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犹如人类进化发展的固化的或活态的“基因”,历经沧桑而脉络不断,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这些年来,由于我国政府以及民间各方面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步强化,成效逐步提高。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静态”的物质文化遗

7、产,还是“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与时代、与生活、与群众建立联系,那么其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其保护和传承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有活态思维、平民视角、发展眼光:活态思维,就是使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鲜活起来,在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中凸显出来;平民视角,就是要探索一条使文化遗产贴近大众的模式,使其在最朴素的“文化回家”当中彰显人文精神和实用价值,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发展眼光,就是把文化遗产放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锤炼提纯,使之适合我们的时代,而不是固守陈规、一成不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包括政府的政策自觉文化政

8、策的导引和管理;学者的智力自觉观念与知识的阐述和支持;媒体的宣传自觉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活态”传承人的传承自觉文化的自信和坚守;还包括广大民众的参与自觉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如此,这项传承文明、造福子孙的事业才会曙光照耀、生机一片。6、下列有关“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既包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高考资源网B文化遗产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它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C文化遗产不仅指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更主要的是指极易被人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要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落实到实处,就必须使其与时

9、代、生活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高考资源网7、下列对题目中“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维系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身份。B“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设立诸如中国文化遗产日这样的纪念性节日,以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C“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保护各个民族文化,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高考资源网D“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生活和群众联系起来,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高考资源网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充分显示了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采取保护措

10、施的必要性。B文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指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以补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C“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传统文化是彰显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的标志。D这些年来,由于政府、民间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我国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成效逐步提高。高考资源网9、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表演艺术的相关文化元素包括:脚本、脸谱、服装、道具、唱白、舞台设计等。B保护文化遗产,并不代表对文化遗产要全盘肯定与吸收,它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适合我们的时代。C在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问题上,

11、人们对文化的多样性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民族的个性化有所忽视。D作者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看法,表达了关于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如何体现,其保护和传承如何实施等方面的见解。三、(9分,每小题3分)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

12、”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

13、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慊:满意,满足。姚安公:作者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

14、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预测高考资源网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最终,终于11、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高考资源网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高考资源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做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是很难了解到实情的。 D太守听了老僧的意见后,停止了这次暗访行动,并于第二天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以表谢意。2,4,6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高考资源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