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应知应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81220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门诊应知应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门诊应知应会一、发热门诊患者如何就诊及会诊?发热门诊患者就诊、会诊流程如下:发热病人门诊预诊及分诊测体温37.5、流感症状病人,戴口罩、登记发热门诊医生询问病史、排查流行病史、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生化非疫区或与常规诊治处理疑似或确诊患者无密切接触史来自疫区或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并有流感样症状院内专家组会诊 留观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常规诊治处理上级专家组会诊 排除疑似病例收住治疗 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如何就诊?人感染79禽流感就诊流程如下: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处非发热、感染病人测体温38,咳嗽病人,戴口罩、登记门诊医生排查流行病史、血常规、胸部正侧位片、电解质、

2、肝功普通门诊就诊普通门急诊就医, 留院治疗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组织专家会诊并隔离,报告卫生行政及疾控部门启用留观病房非H7N9感染病例疑似H7N9感染定点医院隔离治疗;非定点医院转定点医院三、感染性疾病科医师职责有哪些?.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

3、消毒隔离工作。.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四、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职责有哪些?1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3.负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4、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哪些?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并常年开设发热门诊,配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门诊设预检分诊台,由门诊部负责安排专职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6.对呼吸道特定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判断为特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医院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有哪些?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

6、通门诊治疗。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机制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

8、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

9、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 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1082-03, 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083-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 5L/in 的情况下,吸气

10、阻力不得超过 35m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95%。也可以选用符合95 或者FP2 标准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医务人员的免疫预防:遵循自愿原则,开展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减少高危人群感染 和感染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相关住院率和死亡率。八、传染病如何填报?(随机抽取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进行核对,看是否有漏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 传染病报告卡)的要

11、求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诊断日期应准确填到小时,填报人签名。病人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 2 张传染病报告卡。2、病例分类和分型:传染病报告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3、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及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对于转科病人,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师填写。4、传染病防治“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的年限为3

12、年。九、传染病上报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

13、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十、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如何处理?.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2.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

14、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3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具或方法进行封口。.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 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由辖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焚烧。 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沽, 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02%的过氧乙酸消毒。6.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灭菌、 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7.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 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