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8105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一、填空题 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那么是从旧兼从轻原那么。 3.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详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 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进犯的详细社会关系的多少,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二种,即单一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5. 犯罪主体就是指施行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2、6违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展事先防卫或者事后防卫的情形,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防卫不适时。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详细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8. 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9. 缓刑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10. 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5年年。 11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2我国刑法典所确定的根本原那么有:罪刑法定原那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那么和罪责刑相适应原那么。 13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那么是:以属地原那么为根底,兼采属人原那么、保护原那

3、么和普遍原那么中的合理因素。 14. 犯罪行为的两种根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5. 所谓刑事责任才能,就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当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才能。 16. 犯罪的成心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成心与间接成心。 17. 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因此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18牵连犯,是指行为人施行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19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 20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原那么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21我国刑法条文中的

4、“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22.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详细人或者详细物。 23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24刑事责任才能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当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才能。 25.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 26.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展的不法损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损害、对不法损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7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28.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分。 29. 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的原那么。 30.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年后,不再追诉。 3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3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根本原那么有罪刑法定原那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那么和罪责刑相适应原那么 33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4按照犯罪行为所损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35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

6、结 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3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此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3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38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9对于构成累犯的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4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41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或者是是前段的例外。 42. 根据属人原那么,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管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43. 享有

7、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4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5.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 忽略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46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途分;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分。 47.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48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49.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那么是从旧兼从轻原那么。 50.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详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

8、1按照犯罪行为所损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52.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53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二、名词解释 1. 刑事责任才能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当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才能。 2. 犯罪主观方面 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成心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这几种因素。 21. 一般累犯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3.

9、时效 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 4. 犯罪构成 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详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 犯罪主体 是指施行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6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7. 刑罚执行 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施行的刑事司法活动。 8犯罪的成心 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9犯罪未遂 是

10、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详细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此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顿形态。 10. 连续犯 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成心,连续屡次施行数个性质一样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11. 假释 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因此附条件地将其提早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12. 刑事责任才能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当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才能。 13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忽略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防止的心理态

11、度。 14犯罪集团 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施行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5自首 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迫措施的、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6.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 17. 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顿形态。 18. 结果加重犯 亦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施行根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根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19. 没收财产 是指将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迫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方法。 20刑事责任才能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当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才能。 21直接成心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2犯罪集团 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施行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3. 累犯 是指因被判处一定刑罚处分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