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80490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人教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 读懂童话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用符 号标记重要信息的方法。2. 理解课文,知道遇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只听别 人的, 不要盲目跟从, 要多问问为什么, 弄清事情真相。 听为虚,眼见为实)3. 在听、读、讲、演童话故事中想象画面,训练学生 倾听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培养学生 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懂童话故事的内容,学会用符号捕 捉和标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 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 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

2、误会。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 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个故 事发生在大森林里(出示木瓜树图)这棵木瓜树上结满 什么样的木瓜?金黄金黄、又大又圆(黑板上贴上木瓜图)你们想摘吗?2. 游戏巩固生词。 :摘木瓜3. 这些木瓜掉进哪里了?(齐读故事的开头)你听 到了什么声音? (咕咚) 这声音说明了什么? (树高、 水深)4. 就是这“咕咚”引起了一场风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 课“咕咚”。(板书课题)。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语

3、叫做什 么词(象声词) 。(齐读)5. 今天我们要完成四个学习任务:听故事、读故事、讲 故事、演故事。 (板书:听、读、讲、演)完成了四个学习 任务,你就能成为今天的童话大王了,有信心吗?二、听故事。1. 要求: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起因、经过、结果)2. 老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3.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动物图片, 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完成填空。三、读故事。1. 出示要求:读一读,画一画:故事里的小动物听到“咕 咚”是怎样做的?(动作画上三角形)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语言画上波浪线)2. 学生读故事,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交流:故事里的小动物听到“咕咚”

4、是怎样做的? 教师相机出示动作的词语(撒腿就跑、跟着跑、拦住)兔子 为什么跑? (听到咕咚声) 其他动物为什么跑? (听兔子说) 他们都是听到的(板书:听)看到了吗?大伙一边跑还 一边做什么?(板书:一边跑一边喊)4. 汇报交流: 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 (出示兔子、小猴子、大伙喊的话,引导读出着急、害 怕的语气)你发现它们说的话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越来越 着急,越来越严重,传变样了! )教师引读,读出语气的变 化。只有谁没有跟着跑?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拦住)又 说了什么?(出示对话,分角色读)小结:野牛是怎么做:问明白。 (板书)四 . 看图讲故事,明白道理。1. 出示要求:看图讲故事,注意

5、把小动物们的动作和对 话讲清楚。2. 指名看图讲故事,师生评价。3. 设置疑问: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吗?(野牛没有问清楚咕 咚是什么)它又怎么做呢?(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回 答,板书:看清楚4. 同桌讨论:大伙为什么笑了?兔子会对大伙说什么?其 它的小动物会说什么?5. 交流, 教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 都不应该只听别人的,不要盲目跟从,要多问问为什么,还不清楚就亲自看一看, 弄清事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五、演故事。1. 出示要求:演一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上动作和表 情。2. 先在小班内表演,再指名表演,师生评价,评出童话 大王。3. 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以后你遇到类似的事 情会怎样做呢? 六、课外阅读:1.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 推荐阅读:小马过河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