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75312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九年物理教案全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十一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和沸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2、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B、过程与方法:1、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及其产生的条件;2、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C、情感和价值观联系生活,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熔化现象;晶体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沸点 【教学难点】熔化图象;晶体的熔点;沸腾图象;沸点【教学用具】加热器、水壶、钢勺、水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水、火柴、坐标纸、秒表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

2、通过对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熔点与沸点的研究,归纳出晶体的熔点与沸点。教材通过对云、雨、雪、雾、露等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通过对“人造雨”的实验探究,体验水的状态变化与水的循环,从而引出熔化、汽化等问题。【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突出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奇妙的水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

3、形态各异罢了.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2、开始新课(1)水之旅实验探究人造雨(2)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那么如何知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呢?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水的熔点与沸点。(3)常见晶体的熔点晶体有熔点,例如冰、钻石、水晶等,它们都属于晶体。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则没有熔点,例如玻璃、塑料等,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溶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3、思考与作业4、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和沸点一、水的三种状态:固(冰)、液(水)、气(水蒸汽)二、

4、冰的熔点与的沸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冰的熔点: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水的沸点:100三、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单元练习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时所选用的温度计应该是_温度计。(填“酒精”或“水银”) (2)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3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 (3)图4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由此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蒸发沸腾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平和剧烈温度条件在任何

5、温度下均可发生达到一定温度(沸点)进才能发生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温度不变(等于沸点)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课时) 【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B、过程和方法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重 难 点】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教具】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教材分析】教材在解释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年就已通过

6、“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所以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征作推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当然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征,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进行新课(1)熔化与吸热: 实验探究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

7、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2)汽化与吸热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外界必须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实验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时,液体蒸发就越快。(3)升华与吸热升华也是吸热过程,人们常将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特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例如,人们利用干冰升华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

8、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3、思考与作业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2、在唐朝的皇宫内,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以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清洁房顶 C、为了冲走热气 D、为了解暑降温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

9、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新课一、 冰雾霜的形成,(一) 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

10、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思考、回答学生思考举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1、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听讲思考、回答观看实验学生回答、思考(三)霜与凝华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

12、有时关不了冰箱门。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学生听讲学生回答学生听讲学生思考、举例学生讨论、回答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教师补充完善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学生看图学生回答学生

13、思考、回答学生举例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学生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 冰雾霜的形成1 冰与凝固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2 雾与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3 霜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教学反思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过程与方法:本节以实

14、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播放有关水资源危机的资料。问: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二)新课一、水资源危机讲述: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