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册《石榴》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72673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上册《石榴》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语上册《石榴》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语上册《石榴》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上册《石榴》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状物文章的优秀范文,作者把石榴的生长过程从抽枝长叶-到开花-到结果-到果实成熟,写得十分精美准确,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是学生练习表达与习作的典范文本。本次反思我针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悟写法。第二课时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了解不同阶段石榴的特色,感受作者语言的美。(认识拟人写法的效果)。 2、留意第三自然段石榴的写法。3、从表达效果去感受拟人句。第二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首先,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言之有趣的表达方式。阅读第二节,重点了解枝、叶、花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词语“

2、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读一读、填一填,换一换的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从填入的这些关键词语去体会作者用词之准,体会石榴树勃勃生机与花挂枝头带给人们的喜悦。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形“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花朵形状的特点还写表达出花朵开得热烈活泼惹人爱怜的效果。在引导写法时,我没有停留在学生能够找出写得好的句子,能判断出这是拟人那是句比喻句就满足。也没有就特别去强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采用这些手法去描写石榴花?让学生去分析思考,体会到要达到这样表达的趣妙横生的效果必须需要运用上拟人或者比喻。也就学习是从表达

3、效果去选择表达方式。其次欣赏学习作者言而有序的写作方法。第三小节,写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它的外皮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红,一半黄。”)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还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的外皮先是,( )逐渐( ),最后( )。)结果发现收效非常好。这样叙述的方法值得学习,尤其是对起步作文的孩子而言。能做到有序表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教学生不仅要做到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在写段初期时就重视有序表达。欣赏作者言之有物,言

4、之有趣。第三节,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当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来写,“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写出了成熟的石榴形态各异,引人入胜。还用上有的有的让学生在边读边忍俊不禁,陶醉其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领悟石榴的好奇调皮的心理,感受作者对石榴对丰收产生的引发的喜悦与赞赏,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领会作者为了表达这种的效果又一次选择了拟人的写法。在第二课时中,我做的最棒的一点就是,和学生愉快的完成学习,成功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一、让学生有序的观察事物,做到言之有物,并重视有序的表达。二、不是用拟人比喻孤立去写句子,而是根据自己的表达效果去选择拟人或比喻这样的表达方式。最后,我让学生来归纳作者成功写石榴的特点条件和方法,他们都能轻而易举的说出一二三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