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72365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叶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1.1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六安至叶集高速公路工程第四合同段工程一旦由本公司中标承建,本公司将成立六安至叶集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设备及人员按附表2、3、4中进行组织,动员周期见下表。设备及人员的动员周期表设 备动员周期(天)人 员动员周期(天)测量仪器3管理人员35试验仪器720测量人员3运输及土方设备37技术人员35桥梁下部设备1020土方及桥梁下部人员10砼设备20架梁人员30制梁设备30涵洞、通道人员10架梁设备60涵洞通道设备151.2 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本合同所需施工设备、人员、

2、材料将主要由铁路及公路运输到达施工现场,部分自行设备(如自卸车等),可由公路自行至工地。1.3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施工组织机构及说明见第八篇投标书附表1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劳动力各时段人员需求见下表。劳动力需求计划工种名称2005年2006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汽车司机150150150150150150100机械操作工40505050505030修理工15151515151512浇筑工36424242423024钢筋工36363636363636张拉工0151515151510电 工12121212121212拌和工18303030303030测量工1

3、5151515151512架子工35505050505040起重工10181818181812电焊工20252525252520锚 工12161616161616铆 工12161616161616模板工30606060606040辅助工180200300320320320280普通工150150220230230230200合 计77190010701100110010888901.4 施工总规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全路段划分成K118+700K122+000,K122+000K127+000,K127+000K129+500三段,分别由一处、二处、三处和综合处等四个施工处平行施工。本项目借土填

4、方工程量较大,一处施工段在04-1#、04-2#取土场借土,二处施工段在04-2#、04-3#、04-4#取土场借土,三处施工段在04-5#取土场借土,借土平均运距约1.2km。1.4.1概述(1)本合同段起点定测桩号K118+700,止点定测桩号K129+500,路线全长10.80km。设计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8.00m,路面宽23.5m,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标准轴载BZZ-100。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梁、分离式立交、涵洞、通道及沿线的排水、防护工程,主要工程量见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项目数量项目数量起讫桩号K118+700K129+500主线里程(km)10.80土计

5、价方(m3)549425分离式立交(m/处)458.26 m /8 特大、大桥(m/座)/通道(m/道)440.26/15中小桥(m/座)65.54/3、44.04/1、25.54/1圆管涵、倒虹吸、盖板涵(m/道)1163.72/28(2)地质及气候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本合同段沿为江淮波状平原区地表覆盖层为高低液限粘土局部段土体具有弱膨胀性其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紫红色粉砂岩等。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为膨胀土、软土及软弱土。2)气候、水文条件本项目区域属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本项目区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989.31153.6mm,降雨多集中在5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12月至年

6、1月降水量最小。每年初夏“梅雨”季节,具有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短时间降水强度大等特征。(3)施工地段交通条件本合同段邻近合肥、六安等市,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良好。本合同段内有一条地方支线和3条乡村公路与主路基交叉,构成区域交通网可达各工区。1.4.2 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布置详见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表4施工总平面布置。1.4.3 施工临时设施本合同工程临时设施及布置见第8篇临时用地计划表和附篇中表4施工总平面布置。1.4.4 工期和质量目标(1)工期2005年2月1日开工,2006年9月15日完工,计划工期19个半月,提前半个月完成。(2)质量目标:创部级质量优质工程,创安全文明工程,创环保工程

7、。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其中优良率为90。无重大质量事故,无重大安全事故。工程外观内部质量均达到优良。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1路基填筑施工2.1.1施工准备路基工程开工前首先组织测量队对线路进行复测,现场放出路基边沿、坡脚、边沟、护坡道、弃土场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提请交监理工程师审批。2.1.2场地清理与基底处理 路基填筑前要对施工范围内的植被、淤泥、腐植土和有机质等杂质进行清理、清除,并进行压实处理。2.1.3路基压实与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具有代表性填料取样作标准重型击实试验和土质分析,取得填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量以及有关数据。同时开展路基填方压实试验,根据所

8、配置的各种压实机械所进行的现场填筑压实试验,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层厚等,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试验路段的长度为200m。路基压实标准填方类型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上9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6基底902.1.4路基填筑(1)一般路基填筑 土方填筑路基作业分层平行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刮平,采用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施工时严格控制填料厚度和含水量,每层厚度控制在1030cm范围内,每层填筑宽度,超出路堤设计宽度5

9、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结构物附近或无法采用压路机压实的地方,使用小型振动碾碾压或采用机夯加以夯实。(2)软基填筑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分布于K129+365.0K129+415.0段,顶板埋置深度2.03.0m,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处理。 1)软基段填筑路堤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稳定监测,填筑前按照图纸要求埋设沉降检测仪器,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路堤填筑过程中每填一层进行一次监测,路基加载速度控制水平位移量每昼夜小于0.5cm,沉降量小于1.5cm,水平位移速率,边桩控制每天不大于3mm,测斜管控制每天不大于5mm。当发现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控制标准时,要加密测次,

10、实行动态跟踪,分析原因,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必要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采取减缓填筑速率甚至暂停填筑,待变位速率减小到控制标准内,才继续填上一层。路堤填筑以控制水平位移为主。2)在施工期间,每填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填筑间歇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成进入沉降期后,第1个月每隔一周观测一次,第2月每隔15天观测一次,第3个月起每隔1个月观测1次,直至沉降期结束,多余的填料卸除为止。 3) 预压土或超压土方的顶面整理平整,形成2.5%3.0%的横坡,以保证在预压期内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在施工中控制超压面的标高不低于设计标高20cm,不高于设计标高10cm。在沉降期内对预压和超载土进行看护和保护,使

11、之不被冲刷和破坏。4)在沉降期完成后一周内,报监测记录,绘制的沉降曲线和完成的沉降期分析报告,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查,经批准认可后,才将路堤预压填料多余部分卸去,将路堤整形至路基面标高。2.2路面石灰土基层施工2.2.1施工准备 在路床养生期达到要求的路段上,测量恢复线路中心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段,以确定合理的机械设备、配备数量、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以及一次施工长度的合理性及适应性。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石灰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合适的灰剂量及配合比。2.2.2主要施工方法采用WQ300厂拌设备拌和稳定土,自卸汽车运送混合料,2台S1800基层摊

12、铺机配合压路机施工,全幅碾压一次成型。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法,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加水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控制在23小时之内。拌和应均匀,每次拌和应有重叠,不要漏拌。先干拌一遍,然后洒水拌和,按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值要求拌和均匀。混合料运输:石灰土由15T自卸汽车自拌和站取料,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车上混合料加帆布覆盖,以防水分过分损失。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处于最佳含水量的1%时进行碾压。基层混合料分两幅摊铺,其中一幅施工时,另一幅作为施工通道。施工按先轻后重、由两侧向中央顺序进行(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采用YZ18G、CA25压路机组合方式,密实度达到要求后静压成型。碾压时压路机行

13、走速度控制在1.52.0km/h左右。对于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往返一次为一遍,一般碾压遍数:静压一遍,振动压23遍,压实后以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现象为合格。碾压时配合人员要跟机作业。基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蒸发很快,要及时补洒少量的水。洒水养生:养生是保证石灰土基层质量的最后程序,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促进强度增长,避免干缩裂缝。施工缝:基层施工中,两工作段的衔接处需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2.3桥

14、梁钻孔桩基础施工2.3.1测量放样利用全站仪测出每个孔桩的中心线,并在桩的四周引出护桩,施工时利用护桩控制埋设护筒的中心位置。2.3.2埋设护筒护筒采用8mm厚钢板制作筒顶露出地面为50cm,护筒应埋设正确,四周要夯填密实。2.3.3制备泥浆泥浆选用优质粘土,并在泥浆中投入适量添加剂。泥浆配置用量由试验确定。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泥浆比重,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避免过浓过稀。 2.3.4钻进成孔在钻进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粘土层,采用管锥分级钻进。通过泥灰岩层时,改用十字冲锥。 冲程根据土层情况分别确定:在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或岩石之类的地层时,采用高冲程(100cm);在通过粘土层时,采用中冲程(75cm);在易塌或流砂地段采用小冲程,并应提高泥浆的粘度和相对密度。 2.3.5成孔检验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或设计要求后,采用检孔器检测桩孔孔径及垂直度,采用标准测锤检测孔深及孔底沉渣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