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7198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

2、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教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好3厘米的小棒3根,4厘米、2厘

3、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先请学生用8厘米的小棒去搭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说:这根小棒太长了,那两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换掉,你们能搭吗?”学生们互相讨论,结果搭成了各种三角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

4、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的能力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出示一组实物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让学生动手量一量:1用铁丝围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引导:这根铁丝的长度实际上就是你围成图形的什么?)(周长)2同桌互指,感知周长;交流已经学过的图形周长公式。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从而感知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我就顺势的说:那么圆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学生有说A滚动法。(在尺上、在地上)B绕绳法。(用绳子、用纸条)C拉伸法。(对于可拉伸的圆)学生说出了好几种测量方法。这样同学们不只在操作中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而且还想出了很多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6、动手操作,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

7、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用摆面积单位学具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后诱导学生:如果求长方形球场或者更大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交流想法时令我意外:“老师,我拼成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和原来的一样,还是12平方厘米”,“老师,我和他们拼的不一样,我拼成图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但是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拼成图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发现,你只要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面积都和原来一样”,“我发现,用长的个数乘宽的个数得出来就是你拼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用长宽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眼、耳、手、脑同时并用,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