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719855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 一、确定研讨问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选择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新教师的逐年增加,我园新教师数量已占到教师总数的25。因此,针对新教师层面开展有的放矢的园本研训活动,成为我园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了使教研活动适合新教师需求,上学期初,教研组面向新教师开展“成长路上的困惑”案例征集活动。随后,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新教师代表对征集的众多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如何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这一主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具有典型性。由此,我们确定了新教师分层培训的第一个教研活动目标:帮助新教师寻求职业初期家长工作的关键因素,使新教师更快取得家长信任,

2、顺利进行家园沟通。 接着,我们通过比较,挑选了一位老师撰写的案例作为教研活动的背景素材供教师们研讨分析。 【案例】新教师的困惑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的困惑,现就家长工作这一点说说我的困惑吧。 我第一年是与有着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黄老师搭班的。刚开始工作时,忙于学习班级管理,所以没有太注意家长工作。当我慢慢地熟悉了班级管理,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时,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家长与我交流沟通。除非黄老师有事不在班级,只要黄老师在,家长有什么问题肯定是问黄老师的。开始时我也很少主动与家长们交流,特别是祖辈的家长。后来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但是他们看见黄老师,都会主动地转过去和黄老师交流。

3、而且有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会看见他们脸上有怀疑的表情。跟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好的表现时,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孩子开脱或者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慢慢地我也开始有点回避家长工作了,特别是不愿面对祖辈家长。 希望各位老师帮我分析分析,为什么家长不愿意和我交流沟通,在家长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能使新教师更快地让家长接受。二、选取研讨策略根据问题特性开展“先分组后网络互动”研究1分组的背景。选择好典型案例以后,我们考虑到了教研形式的问题。教研组核心成员一致认为这一研讨活动如果安排在常规的教研组中展开,新教师这一关键群体可能会因为在其他教师面前缺乏自信,或者因为有经验教师的先

4、行观点而缺失表达的机会。因此,我们将研讨分为新教师组(三年以内教龄教师)和师傅组(三年以上教龄教师自愿申报),先展开分组讨论。 2研讨点的设计。围绕案例资料和教研活动目标,我们设计了具体问题,并整理在“解析卷”上,在教研活动前分发给每一位教师,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讨论分析。【解析卷】新教师困惑解析新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教师组别:姓 名:新教师的困惑:(上文案例)我的解析:1请各位老师换位思考,面对班级的两位教师,家长为什么不信任刘老师呢?2剖析一下刘老师是如何开展家长工作的?3新教师应如何开展家长工作,才能更快地取得家长的信任?4现场分组研讨。由两位教研组长主持,新教师组和师傅组分别围绕预设的

5、解析问题一一展开研讨。有了分组的前提和解析卷的引导,教师们的讨论情况比当初预设的还要活跃。 在网络上观摩了分组研讨实况以后,师傅们真实地了解了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一些顾虑与想法。师傅们除了发现新教师经验不足、信心不足外,还了解到了新教师的虚心,对师傅的尊重、爱戴。师傅们对新教师做家长工作热情不够、缺乏主动性等一些表面现象有了新的思考与诠释,认为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家长工作。 新教师看了师傅们对她们做家长工作特点的全面剖析后,感叹剖析是如此到位、透彻,也感受了师傅对新教师的宽容、理解与诚恳,明白了原来师傅们做家长工作游刃有余的背后藏着那么多道理。在师傅们系统地引领下,她们茅塞顿

6、开,对做好家长工作有了方向与目标。 三、分析研讨过程梳理呈现讨论的主要观点 在两组分组研讨的时候,记录员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进行实录。教研活动以后,教研组核心成员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各组的主要观点,以下列表格形式呈现。同时将文稿分发给教师,供大家进一步分享学习研讨的阶段成果。1 家长不信任新教师的原因新教师组(1)新教师与师傅的差距。在班内两位教师中,相比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良好家园沟通能力的黄老师,缺乏工作经验的刘老师让家长感到不放心。 (2)双方缺乏了解。家长不了解刘老师无法产生信任感。(3)语言障碍。刘老师来自外地,平时只讲普通话,而班中部分祖辈家长习惯用方言交流,刘老师和部分家

7、长之间的交流产生困难。 师傅组 (1)事实存在与无意对比。黄老师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家长工作细腻到位,家长在有意无意间把班内两位老师进行着对比,这种对比削弱了对刘老师的可信度。(2)错失黄金期。刘老师一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上,忽略了家长工作?对做家长工作的信心又相对不足,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一开始的不主动,给家长留下了不热情的印象。渐渐与家长拉开了距离,相互间有了一层薄薄的陌生感。 (3)先人为主。家长已习惯找黄老师交流,有了目标锁定,不会也不愿把交流对象转向刘老师。 2 刘老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特点新教师组(1)依赖搭班教师。一方面由于搭班教师富有经验,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是新手,可以慢慢学,所

8、以刘老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不积极主动。 (2)缺乏方法,自信不足。刘老师性格内向,和家长交流不大胆、不自信,和家长沟通缺乏艺术性。 (3)在困难面前退缩。当发现部分家长不信任自己时,刘老师就怀疑和退缩,甚至回避家长工作。 师傅组(1) 缺乏自信心,存在依赖性。刘老师一下子要面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家长,不免有些紧张、退却和不自信。在开展家长工作方面就缺乏了主动性,存在着大树底下乘乘凉的依赖性。(2)缺乏艺术性,抓不住家长心理。刘老师一般采取“告状式”的谈话方式。她与家长交流更多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对孩子提出努力的要求,太直接。这样,爱面子的家长有些难堪,细腻的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

9、3)谈话面狭隘,不善展开。刘老师只是将幼儿在园表现与家长交流,没有全面关注幼儿,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片面的交谈流露了新教师的不成熟。 3新教师能较快取得家长信任的方法新教师组 (1)主动沟通,热情感人。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时间开始,就主动和家长沟通,用微笑和热情感动家长。(2)多理解,不气馁。要认识到家长习惯和有经验的老师沟通是正常的需求,多理解家长。当和家长之间出现语言障碍或沟通困难时,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调整改进,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赢得家长的信任。(3)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平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认真学习开展家长工作的艺术,积累好方法,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

10、用不同的沟通方式。(4)关注幼儿,专业服务。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在家长来园时与其交流。当家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后,同样会对新教师认同。另外,新教师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从专业的角度和家长沟通,使家长信服自己。 师傅组 (1)提供平台,帮助新教师树立威信。有经验的搭班老师在合适的机会向家长推荐新教师,给家长留下可信赖的基础点,给予新教师支撑。同时不让新教师有依赖感,让他们担担子。 (2)抓住黄金期进行有准备、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新教师上班第一天就应考虑自己应如何面对家长,跟家长交流。开学初每天有准备地观察23名幼儿,分析幼儿的个性特征,利用放学时间主动与家长交流,逐渐在家长心目中占有

11、一席之地。从幼儿人手,多与幼儿交流,取得幼儿信任。通过幼儿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缩短沟通距离。 (3)虚心讨教,学会分析家长心理。新教师要主动跟搭班老师分析了解家长信息。会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及文化层次,采用适当的交流方式。(4)勤学苦练,提高教学技能与专业素养。学习并熟悉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了解相应的育儿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开展家长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反思研讨效益对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的两点思考1分组研讨切合问题需要,基本体现了教研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从分到合的形式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往师傅们和新教师坐在一起,新教师说困惑,师傅们会不自觉地

12、居高临下说教。新教师们虽洗耳恭听,却缺乏自身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反而助长了依赖性。通过分组研讨,让各成员成了“平行”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创设了新教师有机会说的环境,减轻了新教师怕说错的心理压力。2分组研讨的依据、内容、方式有待改进,关注每位教师的体悟与发展。 研讨过程中发现新教师组部分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能力,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单纯按照教龄将教师分为新教师组和师傅组的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在针对性上进一步探究。比如围绕本次“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的主题,可以让新教师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有选择地参与“新教师组”或“师傅组”,使研讨真正切合教师的需求。 另外,研讨的内容也应该分得更细、更具体些,体现侧重点,追求价值最大化。比如针对新教师层面的研讨活动,在各阶段也应有不同重点。比如:上岗第一年的新教师,可以针对如何做好幼儿一日常规工作、如何与家长沟通进行研讨;上岗第二年的新教师,可以在如何有质量地开展教育活动以及与家长沟通方面加强研讨;工作第三年的新教师,应引导他们开展班级家长工作等专题研究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