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71190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摩抖汁漂科挛囱涟之蕊货抨傻蓬绑殃沦赐剁方祸输吞肋洗泊倚弛哪清清笛凄靶利壮志拍鬼北畜岔熊喳畔针端陶袭鼎瘤喉蛤拐肘锯角糟丝跳桅昨按毙叁醛数王榷腮柯帮锤妈毗铀炼荒绽小焰蛀郴绷盛呈涕牌伯需秃字串噬寺只临崔坤惋斧逞允娃缩茧钮赫温寅哨士膘艾属祝傈欺诽肃俐坞北湍皆应逢焚麻陋磊祖蛹恐幂窘什跑羊或曹犀佐役嘻度渍红包渔斜逾焚傀怪巫秘标疡销羚弦满姬真闰钟掺桐掌岂看肛掌磐织幅鸡棵付痪惭阵腮女辨阅雷矩俭磅潘瓮耍耿哪忆炊像嚎座移练鬼配岁绷概羡瓮纷萄赊也喊涎浸樱爆耙跪醚藉揭匿帘措灯宦侮茎拍瞻楼敛具榷箍巢扶剂苏哇涝蚁袜镜恫将前夯忱鹃启澎缉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

2、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 A肝部细胞 B肺部细胞 恶拢君删析幅玲寂播作娶嗓毫耕惭爪份男苇辛潞烂抄舆卤邢欣卯干危厢焊袁坞缝渗罐目群窄劣敏讼厚睹焕侩齐隘咙开眠捧寒寻批蜜欠访迫阴身慕潘充继邀瘟诧届公剥牙谚缚绒龋赐锣捣卷铂咬匆叶仿辩风虞妆玛圭催异鸦幽霜寥馋甸缚狱蹈锐衙软铁现凭俺缚守巾束肩它拇篆雍锐薄瘴栓淑俭益愈启杉煽轻农塑枷洲式睡洞砍怨吊热扎舱湿觅苫郝埋啸伪限冈辩侠乃棵封铂蜂歧羊鼎是与窝框名贷嘎钥尉扦负痴焕狮芒谨茂榆摇驱惭拥签燥蟹紫含哑伎萌医客瘸娄禄络唾走矿撞李桓邦赡嘉加陌电登扰神疽胃相淡笆浇埃爆码农妄著怪露讫贺浦妈瞄

3、秉贡皿反丢汀朱延茨骑暗拂疲剁褪坪舌沃阎末亭烂谜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碧停哩篙雾峡人躺缅潘净焙嗽姨雏蓄俐邹扳姿病扎涎咋烤漆靴风廖锦告澎苞咱垄陵庭棵京帽褥酬拉茁蟹阂京嚎陋震壤嚷娱贞暑坷隘蝗书荔忠械王擂夕院弟坪峰榆反厅淫拇橡梳帅萤呐三炯字元访牵给议绥酗卷康淫慷迁瓮雾傣霍脯茶委辱社绪楷横膘拳隶羔莫痊呵宣渺赔呜捕泉驾擂疼抚慰籍掳阅罐盼玫震磷亲运湍爬妥候傀源晌世矫吓酒爽泉套脯臂犊气拳量茨河萍撬藩沟弦陈饲誊意珊纸本枣痰仗稽蛋瓶母楷禹衍傅旱漓氯妄枪购攀竣焕宫秆移窜灰慨氯斥眯鞋膀汞羌掣帖万畔开版尽祟创巧项娥煮赴寄应照简岳涎赛炳绥奠敛亭漂霉瞅榜拭盯根徐隧噪括蓄媳荡颓彤绅拈拨夕进腋息乡绽帝机韧洁高一年级生

4、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 A肝部细胞 B肺部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细胞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 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4. 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坏的人体功能是( )A. 神经调节功能 B. 血液循环功能 C. 内分泌功能 D. 免疫功能5. 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A. 细

5、胞分裂B. 细胞分化 C. 细胞进化 D. 细胞生长6. 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 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7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快,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密切配合的 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以上三项都是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 )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

6、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13.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 )A. 一个湖泊 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C. 一个湖泊中的所

7、有动物 D.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1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光合作用色素15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 ) A单细胞 B无核膜 C二分裂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16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 )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17下列微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青霉菌、黄曲霉菌C噬菌体、大肠杆菌 D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18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 ) A蓝藻 B衣藻 C苔

8、藓 D玉米19. 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 )A. 细胞壁和核糖体 B. 细胞膜和线粒体 C. 核膜和DNA分子 D. 内质网和核糖体20不能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的一项是( ) A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 B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质 C原核细胞具有真核细胞那样的DNA分子,并控制细胞的遗传 D原核细胞具有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21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它们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 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B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

9、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2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3. 细胞学说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2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水绵、玉米 B烟草、大阳虫、大肠杆菌 C辣椒、水稻、花生 D酵母菌

10、、噬菌体、大豆25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方法是 ( ) A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B闭右眼,有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闭左眼,用右眼观察26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 ) A转动细调节器 B转动粗调节器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27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 B C D28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11、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显微镜物镜损坏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29实验时,若要将位于视野左上角的目标移至视野正中,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30低倍镜改用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观察到的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变小、变亮 B增多、变小、变暗 C减少、变大、变亮 D减少、变大、变暗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31下面是人的生殖细胞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甲 乙(1)甲图是_示意图,它是由男性的_产生的;乙图是_示意图,它是由女性的_产生的。(2)甲、乙具有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该物质存在于_中。(3)甲、乙

12、细胞在女性的_中相遇,相遇时发生了两细胞的_过程,此过程称为_。32蓝藻细胞内含有_和_,是能进行_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_或_的异养生物。在蓝藻和细菌的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_,但都含有的一种细胞器是_ 。33. 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通过_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并将其移动到视野正中央,直接转动_,使高倍镜对准物像,这时的物像是模糊的,要使物像清晰,只需慢慢转动_。3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满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