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7080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共16题)一、复合题(共16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于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

2、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我们吸入鼻孔时,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

3、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 5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 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放线菌的作用还不只是这些,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1) 选文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2) 选文第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B放线

4、菌不管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2) 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地运用拟人化的写法,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请举例分析。 (3) 赏析标题及题记的作用。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四小题。竹筒里的“房客”刘雨桐 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傍

5、竹而居是文人雅客的雅好。可是,扁颅蝠偏偏喜欢“附庸风雅”,一生都居住在粉单竹竹节之间的空洞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竹筒里的“房客”。 据文献记载,扁颅蝠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 600 万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与我图两广、云贵地区,体长约 4 厘米,平均体重约 3.5 克,仅成人拇指大小,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蝙蝠。如此弱小的生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能够繁衍生息至今,全赖竹筒的庇护。 扁颅蝠如何发现竹筒是宜居之地的呢?它们的扁平状颅骨又是如何进化的呢?这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造化。 每年春天,大量的粉单竹竹笋砍土而出,并快速地生长。这时,有一种甲虫把产卵管扎进竹笋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以竹笋为食,成虫后钻出并留下一个

6、洞口。竹子快速长高之后,这个洞口便被拉长成一条宽不足 1 厘米的裂缝。 某一天,这条纤细的裂缝被扁颅蝠的始祖发现了。它小心翼翼地检视一番后,拼尽力气钻了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厚厚的竹壁如城堡般坚固,粗糙的竹内膜方便倒挂,清香干净的环境更非肮脏的洞穴可比,最重要的是入口狭小,蛇类等天敌无法进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简直就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宜居之所。 于是,发现了新大陆的它开始蛊惑“族人”,被蛇和猫头鹰等天敌吓怕了的扁颅蝠们,赞叹这伟大的发现,纷纷开始乔迁新居,但要想挤进纤细的裂缝实在太难了。扁颅蝠的始祖们没有轻易放弃,既然无法改变竹子,那就改变自己。若干年后,它们的颅骨慢慢进化成为扁平状,身上的肋

7、骨也变得异常柔软,练就了“缩骨神功”的它们,终于成为竹筒里的“房客”,拥有了天然的避难所。“扁颅蝠”这个学名,也由此诞生。 扁颅蝠成为不请自来的“房客”之后,很珍惜竹筒里的环境,它们不是扎堆在一起,而是用前肢支撑着两侧的竹壁,脑袋向下,挂在竹筒顶部,睡醒之后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体毛,或者互相整理展开社交,似乎很在意自己干净与否,粪便也会顺着裂缝排出去,整个客房总是被打理得干干净净。 竹筒里的日子虽然悠然自得,却没有食物,扁颅蝠们每天必须冒着风险外出觅食。虽然扁颅蝠的颅骨进化了,它们的视力却没有丝毫长进,全凭听觉进行导航,所以那道纤细的裂缝,就成了严峻的考验。在没有天敌追杀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相对优哉

8、地返回住所,但遇到危急情况时;要在高速飞行中准确无误地钻进狭小的缝隙中并非易事,很多扁颅蝠因此在家门口惨遭杀戮。后来,扁颅蝠们发明了团队合作的办法,一旦遭遇蛇或者猫头鹰攻击时,大家就分散逃离,返回竹筒的扁颅蝠会在洞口发出一连串的高频声波,为还在外面的同伴导航指路,有效地保护了族群。 由于外出觅食的风险太大,久而久之,扁颅蝠养成了只在每天傍晚和凌晨集体外出觅食的习惯。它们用高频声波准确定位小蜂类以及蚊子、白蚁等昆虫的位置,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结束战斗,然后集体返回,继续悠然地做着房客。 扁颅蝠用智慧和胆识,在竹筒里辟一方福地生息繁衍,演绎着生命的传奇。(1) 本文以“竹筒里的房客”为题,有什

9、么好处? (2) 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 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对第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四小题。月之精灵蟾蜍 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的蟾蜍

10、,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 10 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蜍每次产卵 30005000 枚。 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过 20 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

11、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 25 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 1/10。 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

12、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_。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宫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断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13、 “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1) 文章以“月之精灵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2) 阅读全文,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3) 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4) 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5. 课内阅读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14、。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

15、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1) 画线句中的“相传”一词可以删去吗?(2) 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那这部分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3) 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价值?请联系文章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4) 本文题为“梦回繁华”,你觉得这样的文题好吗?为什么?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椅坐臀詹克明 在过去 2000 年最伟大的发明一书中,有人把“椅子”列为其中之一,这着实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 人体通常有三种姿势(丨、一、),人生乐章就由这三个“音符”谱写而成:站着是个竖直了的“丨”,体重都圧在双脚上,站久了会很累;躺着是个横写的“一”,“久卧思起”,躺得时间长了也不舒服(其最独特处人生曲终奏雅之时都以“一”为终止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