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70328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西固区实验学校王小晶教学题目:瑶族舞曲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二课 欣赏瑶族舞曲本课教案背景: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

2、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教学内容分析瑶族舞曲是作曲家刘铁山、茅沅、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

3、活的赞美之情。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后来,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这首合唱曲便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改编为管弦乐曲。1956年,正式演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本土音乐文化,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过程和方法: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

4、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大胆的利用网络教室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计算机”音乐课。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教学难点: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本节课旨在以音

5、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教学环境设计:多媒体教室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一.导入新课律动活动听爱我中华进教室 1.师生问好2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

6、点的“瑶族文化”) 二.学习新知1.好看的风光,好听的乐曲,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点,被喻为“有音无影”。也就是根据动听的音乐联想出舞蹈的场景。那么如此美妙动听的旋律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学生带着疑问,欣赏视频介绍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家刘铁山的短片。设计意图、依据:借助于视频短片的记者采访,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情激趣,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2(一)初听全曲,了解全貌: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

7、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讨论探究: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 +B+A三大部分 听赏感受瑶族舞曲(二)分段欣赏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 2) 让学生跟着钢琴哼唱旋律。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2)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

8、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3. 第二部分主题1) 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4. 教师展示第三部分三.乐曲表现拓展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瑶族舞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