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69257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1、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

2、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

3、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板书:21、奇异的琥珀思考: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么形成的 它有什么价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第

4、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有三处: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5、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 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要点: “展开”“飞舞

6、”“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

7、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四、总结课文。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 奇异的琥珀 地壳运动 松脂球漫长岁月化石 22.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

9、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

10、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23 自然之道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朗读,表演,体

11、会重点词句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学习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道”。 1、教师讲故事。 我养过两条小金鱼。有一次,我去外地的朋友家玩,一个星期也没有回家,回到家里后,却看见小金鱼安然无恙。我当时想,我的小宝贝们一定饿坏了,就赶紧给它们大把大把的喂食。可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我一看,我的两条心爱的小金鱼已经死了。我非常难过,伤心了许多天。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将会为你解开

12、不解之迷? 3、读题置疑。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二、学文,领悟“道”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主要内容。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 3、感悟“蠢事”,理清脉络,归纳主要内容。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2)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说

13、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作者他们到南太平洋旅游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把画面表演出来,你就读懂了。 (2)分角色表演。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 (3)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自己的心情么?带着这些心情,齐读第三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此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1)读读第四自然

14、段,找出描写游客和向导的表情或态度的词。 (2)品味重点句。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A、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理解“极不情愿”。 B、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6、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1)出示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