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6921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海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以来,滨海街道办事处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原则,社会动员、共同参与,多方面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提高了区域内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基本情况 我们滨海街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南郊,总面积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3.3万人口,大学科研区和国家重点工程都在辖区内,04国道、海滨大道从辖区穿越。 二、工作开展情况

2、一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滨海办事处地处黄岛区新区腹地,人员密集,人多地少,这给我们抓好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增加了困难。但是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使办事处防震减灾工作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办事处成立了街道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6个应急工作组,即指挥部办 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灾民安置组、社会治安组、物资供应保障组、宣传教育组。从组织上保证了防震减灾职能的有效履行,保证了上级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在街道的贯彻落实,并制定了青岛市黄岛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预案,

3、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秩序的组织避难群众进入避难场地,妥善安置避难群众。 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明确了滨海中心小学和滨海中心中学为办事处和驻地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东山张社区广场为东山张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凤凰社区广场为凤凰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海军希望小学操场为六和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黄石坎社区广场为黄石坎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杻杭村委大院和大新庄村委大院为杻杭大新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高峪村委大院为高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工作是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投入到防震救灾的活动中去。为了进一

4、步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近年以来我们结合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以每年举办的唐山、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进行宣传。其间,各社区认真筹备和积极组织宣传日活动,向每户居民发放了应急包和公众安全手册。为机关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相关单位播放地震知识读本,使大家对地震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人们对突发性地震灾难的心理素质和应对 能力,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遇险自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和位置无明显标志牌,无应急设施位置图。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居民没有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部分社区对抗震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识淡薄,抗震防灾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对抗震防灾工作

5、认识不到位。 四、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制定出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标准、数量和规模,以及投入建设管理的经费来源等相关内容,便于各社区更好地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是建议明确要求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并与各公共场所的建设实行“三同时”,从而切实达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三是建议投入应急避难场所维护和管理经费,制定相关的场所管理规定,明确指定相关的维护管理单位,及时更换场所标牌等。 五、下一步工作落实 、我们将按照上级只能部门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加大推进滨海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根据抗震

6、防灾规划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市民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人防工程和 大型露天停车场设施,通过规划增设必要的应急设施,规范统一标牌、标识和平面图设置,使其达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满足居民避难疏散需要。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定相关的联席制度,明确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内容,定期开展避难场所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4、针对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科学制定城市避难场所的疏散方案,确保在灾情发生时,居民在第一时间内能够快速有序的到达指定场所,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通过学习和广播电视等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有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和作用的宣传

7、工作,使各社区和广大市民能够认识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开展经常性、普及性、群众性地震应急活动。继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积极认真地完成好上级地震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黄岛区滨海街道办事处 202年月日 第二篇:x街道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情况汇报xx办事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情况汇 报 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xx党工委、办事处对调研组莅临xx指导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各位多年来对xx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以来,

8、x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原则,社会动员、共同参与,多方面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提高了区域内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基本情况 x是县委、政府等党政机关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69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11.4公里,南北最宽8.5公里。辖泰和、秀麓、庆丰、滨湖个城市社区及金山、长河、六 一、大树、万家、黄龙、城郊、东村8个农村社区,共有38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202

9、X年末有常住总人口65792人,少数民族人口343人。02年办事处社会总产值 (现价)达8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35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71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xx地处中心城区,人员密集,人多地少,这给我们抓好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增加了困难。但是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使x防震减灾工作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x成立了xx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9个应急工作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

10、组、交通运输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预防灾害次生灾害监测组。从组织上保证了防震减灾职能的有效履行,保证了上级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在街道的贯彻落实,并制定了x县xx地震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秩序的组织避难群众进入避难场地,妥善安置避难群众。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明确了金山小学操场和金山蔬菜批发市场为金山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长河小学操场和长河农贸市场为长河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六一农贸市场和六一小学及六一幼儿园为六一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大树社区居委会和大树小学为大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万家社区居委会和秀山二小为万家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11、黄龙小学、 黄龙居委会为黄龙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东村小学、东村居委会和东麓中学为东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x秀山中学、秀山一小、xx县一中、x体育场、桑园中学、新城区广场为城郊和四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应急避难场所。另外按照“就近疏散”的原则,八个农村社区的各个居民小组分别把本组的请客房作为本组的应急避难场所。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工作是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投入到防震救灾的活动中去。为了进一步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近年以来我们结合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以每年举办的x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进行宣传。其间,各社区认真筹备和积

12、极组织宣传日活动,向每户居民发放了应急包和公众安全手册。为机关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相关单位播放地震知识读本,使大家对地震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人们对突发性地震灾难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遇险自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和位置无明显标志牌,无应急设施位置图。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居民没有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部分社区对抗震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识淡薄,抗震防灾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对抗震防灾工作认识不到位。 四、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制定出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标准、数量和规模,以及投入建设管理的经费来源等相关

13、内容,便于各社区更好地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是建议明确要求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并与各公共场所的建设实行“三同时”,从而切实达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三是建议投入应急避难场所维护和管理经费,制定相关的场所管理规定,明确指定相关的维护管理单位,及时更换场所标牌等。 五、下一步工作落实 、我们将按照上级只能部门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加大推进xx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2、根据抗震防灾规划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市民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人防工程和大型露天停车场设施,通过规划增设必要的应急设施,规范统一标牌、

14、标识和平面图设置,使其达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满足居民避难疏散需要。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定相关的联席制度,明确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内容,定期开展避难场所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4、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科学制定城市避难场所的疏散方案,确保在灾情发生时,居民在第一时间内能够快速有序的到达指定场所,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5、通过学习和广播电视等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有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和作用的宣传工作,使各社区和广大市民能够认识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调研组的各位领导。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配备相应的

15、硬件设施,开展经常性、普及性、群众性地震应急活动。继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积极认真地完成好上级地震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调研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xx县x办事处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 为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增强镇综合防灾功能,扩大镇域安全空间,保证镇居民在发生地震等突发性的灾害时,能迅速、安全、及时撤离灾害地区,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现在我镇规划建设两处应急避难场所,其规划建设如下: 一、地点:x小学(三级标准) xx广场(一级标准) 二、建设规模: xx小学占地面积5万,可容纳2万人次;x广场占地面积2万,可容纳万人次。 三、建设标准: (一)、主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及防洪应满足相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设防标准。 (二)、应配备应急供水,照明设施和厕所。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