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69040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元分析序号内容个 人 设 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早一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对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孩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

2、、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所选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整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主题是“春光无限”,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

3、、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二单元目标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及片段。2、学会2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中的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

4、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6、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整理写梅花的用意。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7、能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你熟悉的场所。8、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景色,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9、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要让学生在各学科中,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应对。10、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1. 理解课文内

5、容,体会语言美、意境美,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抓住重点有序表达,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3. 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的能力。5. 了解冰心、鲁迅两位大作家,培养学生搜集、查阅、积累、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三单元设计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习,认真观察图画,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学会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的诗歌,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

6、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时1日期月 日

7、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懂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道理,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重 点与难 点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活动版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描写春天的成语诵读、背诵同桌、全班交流 核心过程 讲述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的故事。1、观看插图2、梳理问题(1)、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样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3、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1、说说通常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2、引导学生

8、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3、学习语文其实还有很多渠道,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参考课本上的插图,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说说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如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理解插图及文字的意义,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1、文字方面:(1) 文章不厌百回改。 (2) “小花猫小花猫每天都要洗两次脸”2、插图方面:我们的作文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当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了。对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复朗读,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1、课堂上。2、参观工厂。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

9、解。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学生代表发言同伴互评互纠小结:文章出现了词语多余、缺少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序颠倒、别字等问题,使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表达得意思更为清楚明白。学生发言小结: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拓展延伸总结提升自主修改自己的一篇文章希望同学

10、们养成自主修改作文、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板书设计文章不厌百回改自主修改作文 多种渠道学语文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时1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 点与难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活动版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学生自主背诵古诗指名交流 核心过程 1、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

11、你为什么这么来读。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6、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7、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回答问题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2、(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了解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学生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写法学生自由朗读再读课文,了解文章间架。学生描红、临写陶醉或发问 学生交流(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再读课文交流段意完成习字册拓展延伸总结提升1、 看拼音写汉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欢笑( ) 滋润( ) 快乐( )害怕( ) 开心( ) 浑烛( )学生做题交流板书设计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交往互动式教

13、学设计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教时2日期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整理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背诵课文。重 点与难 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整理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过程活动版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积累古诗积累学生自主背诵古诗同桌交流 核心过程 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样?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多媒体出示提示:

14、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填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整理表达出来了吗?之二:植树后的变化。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想象小动物们幸福安宁的家园。2、 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3、 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6、植树还有哪些作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分自然段指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