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6879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说 明(送审稿)秀洲区国土资源局二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1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1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3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5一、前期工作组织阶段5二、前期调查研究阶段5三、规划方案编制阶段5四、成果完善阶段6第三章 整治潜力评价及目标确定7一、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分析7二、目标确定及分解依据和思路8三、规划方法与思路9第四章 整治区域及项目确定12一、整治区域划定12二、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原则12第五章 规划实施影响分析15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5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6三、对社会公众的影响1

2、6第六章 规划协调与公众参与18一、规划协调18二、公众参与19三、规划论证19第七章 其他问题说明20一、关于基础数据的说明20二、关于规划图件的说明20说明附表21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一)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需要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可以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细化,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加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同时,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能够更加有效的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开展,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的完成,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二)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

3、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耕地在不断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难以保持,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促进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更加有利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增加农田亩均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三)是响应省委省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定。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美丽乡村”行动计

4、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总体方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不但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为继的;另一方面,建设用地指标的普遍紧张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土地整治工程正是应对这两大难题而提出的,通过缩减村庄用地,集中新建居住点,集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生产,部分用于增加城镇用地,发展地方经济,有望同时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和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

5、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举措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居民点分散布局混乱,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闲地较多的现象。农村建房秩序混乱,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建筑物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容积率过低,房屋占地面积过大,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难以配套。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集中居住区,在城镇新社区或农村新社区进行统一安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通过部分建设用地指标流向效益更好的城镇,实现城

6、乡之间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效益,同时增加农民的财富积累和财产性收入,使之从中获益。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实施期间,秀洲区验收完成土地整治项目23个,复垦建设用地270.27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2653.43公顷,补建标准农田846.46公顷;完成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项目26个,新增耕地400.34公顷;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1个,耕地质量提升项目4个,共提升79.24公顷耕地质量。1、规划实施规范了土地整治活动。长期以来秀洲区土地整治活动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而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综合性规划,土地整治

7、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无法确保规范和细致。在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秀洲区的土地整治活动逐步趋向规范、有序。2、规划实施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土地整治规划的执行,不仅补充了面积可观的耕地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还推动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缓减了土地供需矛盾,有效地支持了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分析1、一系列保护耕地政策的实施,为土地整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8、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国土资发2008176号)、浙政发200933号、国发201047号、国土资发201263号、浙政办发201360号等一系列关于加快土地整治政策文件的陆续发布与实施,相关措施逐步完善,为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为土地整治提供了内在需求。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秀洲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为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注入巨大动力,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民生等各行各业用地需求量大,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拓展合理的用地空间。此外秀洲区村庄分布比较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生活水

9、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有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3、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为土地整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十二五”期间,秀洲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可比增长8.5%,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1.2%。土地整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区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为土地整治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挑战分析秀洲区后备资源开发紧缺,以农村土地整治为主,但村庄复垦由于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观念,对土地整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调解处理难度很大,直接影响土地整治的顺利实施。此外,

10、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秀洲区近年来积极实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等,区域内耕地后备资源日益稀缺,加上耕地补充的质量要求大幅提升,垦造难度越来越大,造地成本越来越高。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一、前期工作组织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以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修编)指南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秀洲区以“保护与保障相结合、挖潜与开源相结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完成了基础调查、资料收集、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等规划修编前期工作,

11、为土地整治规划修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期主要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落实了规划编制单位和各部门、各乡镇规划联络员。二、前期调查研究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区国土局8月份发放调查方案及调查表等相关资料,调查部门涉及区级相关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国土所。三、规划方案编制阶段根据反馈资料和调查图表,规划编制单位组织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ARCGIS技术,叠加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15年秀洲区土地变更数据,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涉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并将初步统计汇总情况及整治重点区域划定、重点项目及近期土地整治项目情况向国土资源局汇报。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

12、含附表)、规划说明和规划图纸。四、成果完善阶段2016年12月,秀洲区国土资源局召开评审会,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编制单位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第三章 整治潜力评价及目标确定一、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分析(一)潜力预测1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整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经调查测算,秀洲区农用地整理潜力为9083.56公顷。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土地开发原主

13、要针对宜农未利用地,是指对宜农未利用地采取整治措施,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鉴于秀洲区的地域特色,可供开发的宜农未利用地基本没有,历史上也少有以未利用地为对象的土地开发活动,更多是以园地开发为对象的土地开发活动,通过对连片的园地进行平整、培肥并重新设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达到耕作标准。考虑到城镇规划范围内被建设占用的可能性,故开发活动主要在城镇规划范围外进行。据调查,其中537.04公顷可开发为耕地。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宅基地复垦)潜力是指通过村庄改造、村庄内部用地结构的调整、村庄中闲置土地的充分利用、迁村并点等,促成村庄用

14、地的集约化、标准化利用,从中新增耕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一项政策性强、经济投入巨大的工程,其潜力受法规、政策、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投入,农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理论上随着城市化推进,农民稳定迁移到城镇,退出在农村的宅基地从而产生巨大的复垦潜力,但实际结果却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与城镇用地同步增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基于宅基地复垦潜力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性,理论潜力与不同法规及政策环境条件下可实现的潜力存在巨大差异, 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户意愿等情况,秀洲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338.13公顷。4“旱地改水

15、田”及质量提升潜力根据秀洲区“旱改水”潜力调查,“旱改水”理论潜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二调和2015年变更调查图中都为旱地的图斑,二是2011年以后土地整治新增旱地图斑。再结合乡镇调查实际情况,秀洲区“旱地改水田”潜力为201.06公顷。根据秀洲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成果,可以通过改善土壤层厚度、灌溉保证率、排涝条件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的潜力为95.4公顷。二、目标确定及分解依据和思路(一)整治目标确定根据关于下达嘉兴市2016-2020年“611”耕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的通知(嘉土资发【2016】26号)中下达秀洲区的指标确定规划期间各项整治任务的目标。(二)指标分解方法从秀洲区土地整治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指标,运用综合因素法进行指标分解。因素法是指首先选取多个基本影响因素,建立指标分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特尔菲法赋予各因素权重,最后结合各乡镇影响因素值,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乡镇在全区指标中所占份额,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修正后分解下达给各乡镇。三、规划方法与思路(一)规划技术方法1规划衔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