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65904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峨眉道上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辛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热爱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2.学习和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难点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理解“无名英雄”的涵义。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字词卡片、小张填空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题引趣,导入新课学生读课题之后,教师提问:“谁知道峨眉山在什

2、么地方,你去过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简介峨眉山。它在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主峰万佛顶,海拔3009米。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是我国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风景区。课文讲的是作者在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二、提出预习要求,预习课文(一)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边读边划,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三)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葱茏 愧疚 平坦 所谓 歇息(四)标出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练习分段,概括段意。三、检查预习情况(一)指名读书,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二)认读生字卡片,掌握生字的准确读音。(三)提出难懂词语,全班讨论解答。四、练

3、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找几个同学读书,大家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二)根据分段方法,分组讨论分段。(运用读、想、并的方法分段。)(三)在全班汇总分段情况,并说出自己的依据。结果: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峨眉山的路上所看到的。段意可归纳为,峨眉山的山路又窄又陡非常难走。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了作者和一位背石头人的谈话。段意可归纳为,通过和一位背石人的谈话,“我”知道峨眉山道是他们从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再背上山去铺成的。第三段(第7、8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感想。段意可归纳为,铺路工作平凡艰辛,铺路人可敬可佩,他们默默奉献和甘当无名英雄

4、的宝贵品质值得赞扬。(分段时要加强引导,对于课文第6自然段作为过渡句应该分在哪一段,可先让同学们议论,可带着学生分析这句话,它是上面内容的概括,与上面内容联系紧凑,应该归纳到上个内容中去。)五、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写作顺序(一)分段读书,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二)提问解答,了解特点。(作者按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作顺序来叙述的。内容上联系非常紧密,非常自然。)六、自己练习读书,达到准确、流利七、作业: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逐段分析,理解词句本节主要通过逐段学习,利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铺路人的艰辛危险,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指名读第一段,大

5、家思考:这段有几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样的?1.作者第一句话说明什么?理解“平坦”、“所谓”的意思?用几个词概括说说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样的;(又长、又陡、又窄、又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一块块、两尺见方、一步一步、竖、长长的天梯)2.出示投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山路的难走。“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竖”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像一架天梯。这是比喻句,说明山路很陡,很高。“竖”是直立。这里指石阶几乎是直上直下,进一步说明高和陡的程度。让学生自由议论想象情景。)3.体会读这一段,知道山路的陡峭,攀登的艰难。(二)指

6、名读第二段。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从作者和背石人的谈话中知道什么?(知道这些背石人就是铺路工人。)2.结合插图,通过读文,说说峨眉山的路是怎样铺成的?(运用顺承连接词,如:先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然后将石头凿成石板,再一块块背上山去。)从这些工作中你想到什么?反映了铺路人什么精神?(铺路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工作非常艰辛。反映了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三)出声读第三段。1.首先看第7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层讲了什么?作者通过和铺路人的谈话想到了什么?在书上标划出来。(可抓住以下几点:峨眉山路长而陡且窄,需要数不清的石板;铺路人要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一块块人工背上山;铺路人需要日复一日,

7、年复一年坚持这样做很不简单;铺成的登山路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带来了欢乐,但并没有留下铺路人的名字。)2.练习朗读三个反问句,体会作者的感情。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出示投影:“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愧疚?(“愧疚”是不安的意思,“我”愧疚的原因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是“我”被铺路人为了他人的方便而不畏艰辛危险,甘做无名英雄的精神所感动,二是自己怕苦怕累,与铺路人相比,显得十分渺小,因此感到愧疚。)4.填空练习,体会排比句的涵义。如果没有( ),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也就没有( )。让学生用正面口吻,如“有了有了就有了就有

8、了也就有了”的句式来叙述这段话,体会哪种句式更好些。通过练习,使学生觉得书中原句好。用反面的口气来叙述,更能突出铺路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四)齐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1.提问: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2.分组讨论解答问题。(注意应从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来解答;从铺路人的工作平凡而伟大,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不为登山游人所知的高尚品质;从这些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热爱铺路人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一、导入本节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14个生字新词,重点在记忆字形上,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二、温习课文内容(一)个人练习读书。(二)指名读书。三、学生自学生字新

9、词(一)认识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和记忆字形结构。(二)弄懂词义,扩词练习,积累词汇。四、检查自学情况(一)出示字词卡片,检查字音情况。(二)分析字形,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三)扩词练习,一字组多词。五、集体学习,分析重点字的字形篓:(1)什么结构?(上中下结构)(2)注意什么地方?(中间“米”字,捺不要写成点。下面“女”字最后一横,写得要长些。)凿:(1)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业”部)(2)哪个地方要注意?(下半部分,里面是“羊”字少一横。勿写成“羊”字。)嫌:(1)这个字与哪个字易混?(注意和“歉”字的区别。)(2)“女”旁书写时“提”的右边不要出头。愧:(1)哪一笔要注意?(右边“鬼”字

10、第六笔撇是一笔写成,不要分成两笔。)(2)与哪个字区别?(和“槐”字区别,偏旁不同。可根据字义记住字形。“愧疚”是内心活动,所以是“忄”旁。“槐树”是树木的一种,因此是“木”字旁。)六、巩固练习(一)看拼音写词:zh lu du p png tn yu ln( ) ( ) ( ) ( )su wi cng lng ku ji q chng( ) ( ) ( ) ( )(二)练习用“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造句。(三)换偏旁组词:但_( ) 徒_( ) 愧_( )数_( ) 迎_( ) 彻_( )陡_( ) 笼_( ) 歉_( )七、指导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一)练习朗读第7、8自然段。(二)回忆第7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共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三)理清背诵顺序。(铺路人的艰辛我愧疚默默奉献为了他人。)(四)自由读文,小声练背。(五)同座位同学之间互背互练。(六)单人自愿在全班背诵。(七)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背。(要重视背诵指导,它是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记忆的重要手段,背诵必须是在熟读、了解内容,掌握写作顺序的基础上,防止死记硬背。还要注意提高背诵的速度和质量八、布置作业(一)抄写生字新词。(二)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