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64760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复习资料(第3节鉴赏作品的语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3节 鉴赏作品的语言1.(2008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2)从全诗看,整理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

2、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整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整理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整理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了解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2.(2008安徽,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

3、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 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

4、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定向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 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答: 答案 (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前两句

5、包含的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别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南到江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2)苏轼。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寄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栀子花诗明沈 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

6、,暗送娇香入画庭。(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答: (2)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是夏季开花,所以喻其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给人带来清凉之气。(2)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夜风”的风情。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态。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寒 夜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

7、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答: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1)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一叶落”的声音足够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4.(2009湖北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8、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答: 答案 (1)不矛盾。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是从“团圆”的角度,恨君却似“暂满还亏”的“江楼月”。(2)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整理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的光彩。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 雁韩洽注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注

9、 诗人韩洽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清易代之际的动乱之秋。(1)悲秋兴感、闻雁怀乡,是游子思乡的传统题材,但本诗抒发的情感却与传统思乡诗歌不同,说说你的理解。答: (2)本诗是怎样描绘江畔深秋月夜之景的?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 答案 (1)诗人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秋,抛家别院,万里投荒,漂泊无归,他在诗中抒写的情感不 仅仅有普通的客子羁旅乡愁,还深寓着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离乱之感。(2)开头两句描绘江畔深秋月夜的特定环境,渲染出一派凄清岑寂的氛围。朔风阵阵,冷月清幽,征雁南渡。写景之中运用了通感手法,嘹唳的雁鸣,响彻江空,而传来寒栗之感,由听觉形象转为触觉形象。同时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雁鸣之“响”来反衬

10、出环境的荒寂。两句诗着意在一个“寒”字:“朔风”“霜”是寒冷的,秋冬时节的“江干”是寒冷的,“白”和“清”的色彩也是冷色调,甚至连声音也“响尚寒”。情景之中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惨淡凄怆的情绪,折射出当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苦难现实。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 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答: (2)了解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答案 (1)“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而来人之

11、稀;“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注李 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答: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