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河床地貌的形成 河流的水流,在河槽中受到河岸摩擦阻力,从而形成中间流速大、两岸流速小的结构同时它一般又以螺旋流的形式进行,这样造成一岸冲刷一岸淤积,河流不断向冲刷岸迁移此外水流又有蜿蜒流动的特征,这样又造成了河流的基本形态是蜿蜒的关于河流蜿蜒的原因有多种学说,其中之一认为,如果最初河道是平直的,因为偶然的原因,局部河岸产生凹面,这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流流向并冲刷河岸使凹曲面发展,凹曲面又反射了前进的水流使它以螺旋流的形式冲向前方对岸,使前方河道也发生冲刷这样河曲波不断生成,河流即发生蜿蜒当蜿蜒过分发育时,水流流路过长,发洪期高水位就可能漫过凹岸发生切滩裁弯事件,发展成顺直的河道蜿蜒和裁弯,使河流在地表摆荡起来,摆荡的结果形成了河流特有的沉积地貌结构摘自《地理科学导论者按》王铮)二、河流及其相关名词1.河流 沿地表线形槽状凹地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在中国,河流的名称多种多样,如江、河、水、川、溪、涧、藏布、格勒等 河流的水源多来自大气降水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层,剩下的沿地表流动,通过河流进入海洋还有一些水源来自地下水的补给,高山、高纬地区冰雪融水的补给。
每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可以分为上、中、下游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泉水河口可以是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主流河口流水是地球表面陆地上最经常、最普遍活跃的地貌营力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贯穿于上、中、下游,使地表形成各种地貌类型一般大河流的上游位于山地或高原,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地、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平原区,经常堆积与侵蚀作用兼而有之;下游多位于平原区,河谷宽阔平坦,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口地区是受海、湖影响的交互作用地带 在地球表面的总水量中,河流水量的比重很小,但循环速度快,是水的重要输送环节,也是促使自然环境中各类物质相互转换、代谢的动力之一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无一不与河流联系在一起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区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达地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淡水区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淡水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河流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2.河谷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三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影响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3.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4.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四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溯源侵蚀 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6.河流袭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在诸多河系中,往往有一个主要河系,其侵蚀活跃、下切深,为其支流提供了较低的河流侵蚀基准面这些支流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它们往往切穿分水岭,夺取了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的河源段因分水岭被破坏造成的迁移称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称被动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称改向河;被夺河下游被截而无头,称断头河袭夺的突然拐弯处称袭夺弯,此处流水有明显的落差,称为跌水被袭夺河原来的谷地形态称风口风口内可以找到被袭夺前的沉积物,甚至老阶地断头河亦因断源而有大量堆积沉积物,堵塞水流后形成湖沼 河床是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纵剖面,在山区较陡,深槽与浅滩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区坡度较缓,微有起伏。
平面形态:山区河床多狭窄顺直,岸线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错;平原区河床多弯曲或分汊 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该纵剖面的发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 河床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四类:(1)顺直微弯型河段顺直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2)弯曲型具有曲折的外形和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很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床,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 河床在水流作用下形成河床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主要有深槽、壶穴、岩槛、深切曲流当水流侵蚀能力增强,该段河床就被冲刷成深槽在构造破碎带,节理发育与被湍急水流冲磨成的深穴称壶穴,可深达6—7米横亘于河床底部上凸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坎称岩槛,常伴有瀑布或跌水由于地壳抬升,深切到基岩之中的曲流称深切曲流。
河床堆积地貌主要有河床展宽期间堆积的浅滩;布于岸边的边滩;布于河心的心滩,枯水位时露出水面,中水位以上出露的称江心洲沿岸长条延伸的沙滩称沙嘴边滩经生长,发育成河漫滩河漫滩上随着动力作用的变化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地貌三、什么是河口 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海洋、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因而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就入海河口而言,它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与海洋自由沟通,海水在其中被陆域来水所冲淡根据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的差异,一般把河口分为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河流近口段以河流特性为主,口外海滨以海洋特性为主,河口段的河流因素和海洋因素则强弱交替地相互作用,有独特的性质 河口是江河的入海口,在那里江河中的淡水和海洋中的咸水混合河口及其周围地区是从陆地到海洋、从淡水到咸水的过渡地带虽然受到潮汐的影响,但河口被其周围的各种暗礁、岛屿,或是伸出的陆地、淤泥层、沙滩等(它们规定着河口向海方向的边界)全力地保护着免受海浪和风暴的侵袭河口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且有各种名称,如:海湾、礁湖、海港、入口、海峡等注意:所有这些名称并不一定代表河口,而根据河口的定义,其特征只是淡水和咸水的混合水域,而并非其名称) 由于世界各地的河口在水文、地质及形成过程等地理因素的差异,就造成河口在地形、物理条件、生态系统等方面,有不同的差异与利用。
每个河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下一个普遍性的定义就相当得困难一般以“estuary”指河口或河口湾,乃因“estuary”一词来自拉丁字“aestus”(潮汐),所以在牛津大字典中,河口意为“大河的潮汐口”(The tidal mouth of a great river) 若从物理的观点来严格定义河口,目前以Pritchard在1967年所提出的最被广泛地采用,认为“河口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岸水体,它可自由地与开放的海洋相连接,在它之内,海水可以被内陆排出的淡水稀释,而稀释的程度是可以被量测的”事实上,随着目的需要的不同,在进行河口范围界定时就有不同的考虑与划分,若要对河口进行管理就需同时考虑行政及环境特性两方面;而在地形研究上,就需充分考虑河口的自然特征 河口的主要环境特性,是指海洋潮汐、波浪与河川的水文状况互动而成的环境现象与特质因此,广义而言,只要是受到海水潮波动力影响到的河川范围皆属之河口段内河川廊道纵向的起端点,是河川的上游感潮点,河水盐度接近零;而下游终端点,则是河川影响的终结点,该处盐度接近海水由于河川流量、波浪、潮汐强弱有别,河口段的位置也常有变动,不易明显划分。
四、河口潮汐及其作用 河口在海洋潮波的作用下,出现河口潮汐现象潮波在河口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潮差递减,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加长涨潮流上溯所达到的界线,称为潮流界潮波影响所及的界线称为潮区界 在河口水体中,盐水和淡水的混合,使悬浮物质絮凝而沉降,河口泥沙发生强烈的淤积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沉积 河流输出物对河口的填充,使三角洲不断推进和扩展五六千年来,长江口建造了3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为每年23.5平方千米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使三角洲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天然三角洲的湿地需要疏干,需要防范洪水大潮的侵袭农业所需的灌溉用水,都直接受到河口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因素的影响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河口,汇注海洋,使河口的近海水域,常为重要的渔场,如长江口外的舟山渔场、吕四渔场等河口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又便于内地和外海的交通,故普遍在河口建港正因为如此,世界上80%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河口区然而河口的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复杂,而且普遍存在拦门沙,必须整治和疏浚,以维护航道的水深,这也是水运事业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船舶向大吨位方向发展,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此外,在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中,有关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五、河口的分类根据河口成因的不同,分为下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