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61296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共建师生精神家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 共建师生精神家园伊宁市第九中学位于伊宁市胜利街150号,是一所市属汉语授课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75年9月,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累计6357.8平方米。现有37个教学班,其中有4个英语特色实验班,7个外国语教学班,在校各族学生2291人。建校近30年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154人,专科以上学历达97%以上,现有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51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开拓进取,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在这个具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优秀群体

2、中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自治区级、州级、市级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先后承接并顺利完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英语课堂分层教学达标实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研究课题,2002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国家级英语多媒体实验基地和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挂牌为外语实验学校,今年又首先成立了我州第一所外国语中学,学校还被列为州级课改重点实验示范点。学校培养目标明确,管理科学民主,校风纯朴,教风严谨,学风朴实,环境整洁;学校拥有配套的试验设施,具有高标准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及校园局域网络,如今的九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创业姿态,积极投身全方位的开发和建设。学校

3、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荣誉:1、全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国家级先进集体;2、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3、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4、自治区级精神文明达标单位; 5、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6、州级课改示范学校和全国外语特色学校会员学校7、州级绿色学校8、市委、市团委评为基层先进党、团组织;9、市委评为“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10、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组织奖11、学校工会被市教育工会评为先进工会12、社区精神文明、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3、创建市委基层 “五个好”达标学校一、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牢固确立了“大德育”观念和教书育人、管理育

4、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坚持“德育必做,德育实做”,细化德育管理,发扬“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抓好德育基础常规,从严治教,管理到位。同时还让德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都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趋于一致,形成具大的教育合力,从而整体构建德育工作体系。针对校情,我们制定了德育工作总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环境育人为契机,以社会活动为着力点:着力扩大德育内涵,提高工作实效。围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形成互

5、动机制,构建德育网络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德育的保障机制学校德育工作由党支部书记程祖兴,校长李璐、副校长石美云、副校长杨安玲亲自挂帅,政教处、教务处具体负责,全体班主任具体落实,所有老师共同实施,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有力的德育队伍。并且积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真正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特色。在德育实践中,我们研究发现,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学校抓的紧,家庭放得松,社会空对空”。虽然学校德育途径比智育途径多,然而,德育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过程中,以学校德育体系为核心,家庭和社会德育体系为辅助和补充,在发挥各自独特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分工合作,

6、形成合力,建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势在必行。德育机制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同步运行,实现了“三维”联动,大大增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推进了我校德育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2、人性化管理严格党支部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榜样激励人,以制度约束人,使自己成为全校师生人格、能力、智慧的榜样,从而把支部和中层领导班子打造成有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领导核心。3、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培养一批作风优良、精明能干的德育队伍。我校先后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制

7、订并学习了九中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九中教职工评优、晋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伊宁市第九中学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出台了“师德建设十四不准”,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诲人不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六种精神,全面进行师德建设。切实落实班主任有关待遇,关心他们的工作、学校和生活,让他们心情愉快,无后顾之忧。有学校的理解与支持,班主任们工作积极性高涨,也更能体会并落实学校提出的“班主任首先重在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2003年,我校全面启动了“青蓝工程”、“阳光工程”、“名师论坛”、“青年沙龙”等工程,签订了伊宁市第九中学班主任转、帮、带协议书。另外还以开展

8、“三好班”、“优秀班”、“优秀班主任”、“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青年文明标兵”、“巾帼文明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模范夫妻”等评比活动,树立大批教师典型,逐渐在教师中形成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我校刘玉娟老师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陈敏、杨启立、杨红霞老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刘红老师荣获市级“教学新秀”称号,充分发挥了广大教师德高品正、教书育人的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4、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充分利用家庭德育教育资源至今,我校已举办了七届家长学校,参加人数共计6800余人,达到在校学生家长数的90%以上。开办期间,由我校领导牵头,

9、组织管理并指导教学计划和重点,聘请了伊宁市劳教所教育科科长万晓菲,新疆儿童发展中心教授蒋惠芳,教研中心马昕等家庭教育专家以及我校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孔淑琴、张建华、刘玉萍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使老师、家长互相配合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家访与开会相结合,加强家校联系,寻求育人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三、以人为本,积极扩展德育途径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思想。(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个性校园文化,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是我校校园建设的目标。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环境。1、努力加

10、强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三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舍建设,使校园实现校园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容美化、后勤工作责任化、校园设施配套优化、学校管理与三室(教室、寝室、办公室)布置规范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每年春天进行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活动,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外,我校还设立了学生会行为规范监督岗、学生会文明礼仪监督岗,坚持每天进行检查。通过“文明标兵”、“优秀学生会干部”、“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阳光工程德育试读生”跟踪教育制度,使德育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大力塑造“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三好学生,让校园的美丽与学生的行为相互辉

11、映,促进我校良好校风形成。同时,校园内的报刊栏、宣传栏,教学楼内中外科学家和爱国人士的肖像画,教室内的文化建设,各教室、教研室定期举办的内容丰富的黑板报,每天定时播放的校园小广播,一学期两次的文明学生“学身边典型,做先进模范”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使我校的环境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从建设学习型、礼仪型、信息型校园的办学观念出发,力争为学校营造出个性的校园文化。首先,我校根据新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以及其他教学途径,使学生接受头脑风暴的洗礼。在学生中树立起“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的思想,使我校

12、形成了一股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其次,我校根据学生的生源特点和构成特点,制定和健全了伊宁市第九中学学生手册、第九中学学生操行量化考评办法、升国旗制度、第九中学学生安全制度、住校制度、进出校门制度、自行车车棚管理制度、军训制度、课间常规、礼仪常规、上下楼制度等一系列德育规范。充分利用晨会、夕会、班团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再次,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校抓住这一契机,加强了网络的利用率。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培训课,已使许多学生在从迷恋网上游戏,转化为会从网上获取健康有用的信息,为自己又增设了一扇学习窗口。在全校网络使用氛围中,各年级已出现能够制作

13、个人网页的顶尖网络人才。(二)爱国主义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知识只能在转化为道德实践之后,才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为此,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每一周“国旗下的演讲”、爱国知识问答、去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每周国旗下的演讲是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仅20042005学年至今,就进行了20余次以“祖国在我心中”“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等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在2003年和2004年春季伊犁地区抗洪防涝工作中,我校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仅捐赠编织袋等防洪物

14、品就达10000多条。真正做到了将爱国主义情感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三)法制教育建立警民共建基地,创设法制教育课堂。自2002年起,我校与北大营部队、武警五支队、武警8660部队、伊宁市劳教所均签订了警民共建协议书,加强了警民之间的互相联系。武警部队每学期初为我校新生进行入校军训,学校也适时安排学生到武警部队一日生活,观摩武警的训练、学习等活动,学习官兵们优良的作风,过硬的本领,进行国防、拥军爱民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促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方针的贯彻,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新

15、宪法等。2004年2月27日我校举办了“警民共建 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和“警民共建联谊会”。与此同时,5月15日,我校与伊宁市司法局“148”协调指挥中心签订了“青少年维权岗协议书”,并在“148”法律服务专线的帮助下,成立了少年法校。在此基础上,我校聘请了伊宁市“148”法律专线主任邱跃明主任为法校的校长,定期为学生做法制报告。除此我校还积极开设法制课堂,先后请到伊宁市法院、市交警大队、艾兰木巴格派出所的干警们、市戒毒所的同志们为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全校师生人人懂法知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四)民族团结教育共建友好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巩固、发展和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

16、的稳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加强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狠抓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新疆地方史和宗教发展史,积极参加新疆区情知识竞赛,组织了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使“两个离不开”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生。从2001年起,我校与伊宁市第十四中学结为民族团结友好学校,多次与十四中班级结为友好班级。2003年6月9日,我校七年级九班又与伊宁市七中七年级双语实验班签订了民族团结联谊书,同期我校还举办了“伊宁市九中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好少年得到了广泛宣传,这些标志着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培养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