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59926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1. ( )是指能引导、带动国家和区域全部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体。A.主导产业B.先导产业C.增长产业D.战略产业参考答案:A2. 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三级或四级,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的居住区内的支路叫( )。A.居住区级道路B.居住小区级道路C.居住组团级道路D.宅前小路参考答案:C3. 工业化阶段:以( )为先导,区域工业兴起,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A、矿业B、制造业C、工商业参考答案:AB4.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

2、. 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 )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A、耕地总量B、建筑规模总量参考答案:A6. 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 城市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城镇建设领域的落实,概括城镇

3、与区域、城镇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反映城镇同( )的有机联系,它是城镇发展带有整体性、纲领性、长期性的行动方案。A、经济社会B、生态环境C、未来发展参考答案:AB8.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 )形式。A、空间组合B、经济组合C、时间组合参考答案:A9. 规划的组织方法:规划是政府行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 ( )又称为区域增长过程的累积性模型。A.输出基地模型B.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C.新古典增长模型D.新剑桥增长模型参考答案:B11.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最经济的。A.4B.5C.6D.7参考答案:C

4、12. 分区管治与协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协调,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一、协调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立,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协调管理制度建立等。A、区域B、空间C、整合D、协调参考答案:ABC13. 我国概念规划兴起的背景:是全球化浪潮下中国( )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如果说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那么20世纪末掀起的信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无疑将再次对城市发展产生深刻的变革。A、大中城市B、大都市区C、城区规模参考答案:AB14. 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是( )。A.信息化发展战略B

5、.出口替代发展战略C.初级产品出口战略D.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参考答案:A15. 服务业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服务业的输出。( )性服务的输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行业。A、资本B、技术C、专业D、区域规模参考答案:ABC16. 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一类用地的要求是( )A.地形坡度在20%以下B.地形坡度在10%以下C.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D.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参考答案:B17.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阶段理论:是由于区域之间在(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地,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形式也就不完全一样。A、发展阶段B、发展环境C、发展条件D、发展方向参考答

6、案:ABC18. ( )并不属于二元经济理论。A.马尔萨斯的均衡理论B.刘易斯的二元理论C.拉尼斯-费景汉的双元理论D.乔根森的双元理论参考答案:A19. (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A.不可再生性B.固定性C.生产性D.承载性参考答案:D20. 城乡一体化水平城乡生产力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1. 关于劳动地域分工,有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其中亚当斯密的是( )。A.地理分工论B.相互需求论C.绝对优势说D.比较成本说参考答案:C22. 城乡一体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与规划部门针对城乡区域发展的最新情况而提出的( )。A、新概念B、新问题C、新格局参考答案:AB

7、23. 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A、自给自足阶段B、局部发展阶段C、区域管理阶段参考答案:A24. 规划的基本方法:( )。A、组织方法B、技术方法C、新技术应用参考答案:AB25.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研究的主要人口构成情况有( )。A.年龄构成情况B.性别构成情况C.劳动构成情况D.职业构成情况参考答案:ABCD26.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一直是我国区域体系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高级形式。( )A、错误B、正确参

8、考答案:B28. 下列不属于违法建设的是:( )A.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B.因建设单位需要而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设计图纸作了局部修改的建设工程C.主管部门未按法律规定批准建设的项目D.超过规定期限拒不拆除的临时建设工程参考答案:A29.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表现在( )。A.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衰败C.城市的兴起D.城市的引力参考答案:AD30. 在工业化前期,( )是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般都占整个经济的50%80%。A.农业B.工业C.商业D.手工业参考答案:A31. 城市化含义不包括以下哪种学科内容( )A.城市学B.地理学C.生态学D.经济学参考答案:AC32. 下面哪

9、一种分析方法不属于区域分析方法( )。A.环境影响评价法B.地理学的比较法C.经济学的分析法D.数学的模拟法参考答案:A33. 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属性是:( )活动关联性、系统整体性。A、相对独立性B、空间差异性C、保护环境的前瞻性参考答案:AB34. 由城镇为重点转向区域、城乡整体规划。(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5. 行政行为的效力即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为具有( )A.正确力B.拘束力C.执行力D.时效力参考答案:ABC36. 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 )两项。A.建筑面积B.用地面积C.居住面积D.公用面积参考答案:AB37. 我国的区域规划是在( )的帮助

10、下,以新建工业城市的需要才逐步开展的。A.美国B.波兰C.前苏联专家D.英国参考答案:C38.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方案的主要内容:1、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2、城市规模;3、城市发展方向;4、城市结构;5、都会区建设政策;6、城市生态建设;7、城市交通建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9. 关于行政行为的效力等级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和法律效应等级B.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效力等级C.国际条约与地方政府规章效力等级D.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级参考答案:C40.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土地部门审批土地的参考依据B.未取得建设用地规

11、划许可证,土地部门在任何地点批准的土地使用文件均无效C.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须合理制定土地使用费标准D.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不包括制定土地使用费标准的内容参考答案:D41. 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二类用地的情况是( )A.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B.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的土石方工程参考答案:BD42. 现代城市的道路,除了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的要求外,还要求满足城市环境的( )的要求。A.清洁B.宁静C.生动D.集中E.美观参考答案:ABCE43.

12、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4.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 );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A、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B、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参考答案:A45. (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A.国土规划B.土地规划C.农业区划D.区域规划参考答案:

13、D46. 在居住区里所谓的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 )。A.6001000mB.8001000mC.400600mD.10001500m参考答案:B47. 城市化与人均GNP的关系是( )A.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NP也低B.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NP就高C.城市化水平高,人均GNP低D.城市化水平人均GNP成正比关系参考答案:AD48. 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 )所体现。A.构成特点B.主导因素C.主要职能D.基础职能参考答案:C49. 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 )A.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B.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C.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参考答案:BC50. 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英国属于( )发展的国家。A.超前型B.平行型C.随后型D.同步型参考答案:A51. 住宅建筑净密度与( )等有关A.房屋间距B.建筑层数C.层高D.建筑排列方式参考答案:ABCD52. 为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