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590940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概述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又名脆骨病,是最常见 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基因突变导致骨基质蛋白数量 减少或质量异常,从而引起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 主要特征的骨骼疾病。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呈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罕有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因和流行病学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I型胶原蛋白(type I collagen,COL1)是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占骨有机质的90% 以上,对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至关重要。OI的 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基因突变导致I型胶原代谢异常,其数量减少或

2、结构异常,引起皮质骨变薄、骨小梁纤细、骨小梁呈现不规则状、网 格状或鱼鳞状,从而导致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损害、骨生物力 学性能异常,最终引发反复骨折和进行性骨骼畸形。目前已报道的 OI致病基因有21种,其中I型胶原的al链和a2链编码基因COL1A1 或COL1A2突变是导致OI的最主要原因,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新生儿OI患病率约为1/20 0001/15 000,但我国OI的患病率尚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由于OI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谱复杂多样,导致疾病的临床表型 轻重不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起病的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 骨骼畸形,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患者可有蓝巩膜、韧带松弛、

3、牙本质 发育不良、听力下降、心脏瓣膜病变等骨骼外表现。OI的影像学特 征主要包括: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变薄,囟门和颅缝增宽,枕 骨可有缝间骨,颅底扁平;脊柱可有侧弯或后凸畸形,椎体呈变形, 可有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胸廓可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肢长骨纤 细、骨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干骺端增宽,多发长骨骨折,骨 骼弯曲畸形等。根据临床病情轻重,OI分成IV型:1型最轻,最常见;II 型最重,通常围生期死亡;III型是存活者中最严重的,常有身材矮小 和骨骼畸形;W型严重度介于I型与III型之间。V型OI具有独特的 临床特征,包括肥厚性骨痂、桡骨头脱位、前臂骨间膜钙化、桡骨干 骺端下密集骺线等

4、表现。临床上可依据骨折严重度、发病时间、巩膜 颜色、是否有牙本质发育不全等进行判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 的研究进展,又发现了多种新型OI。诊断OI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疾病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依据主要 包括:从小发病,反复脆性骨折史;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良;听力 下降;阳性骨折家族史。OI的诊断应结合骨骼影像学表现。OI患者可以进行骨密度、骨骼X线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查来评 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基因突变检 测,进一步明确分子诊断。基因诊断为OI精准诊疗的重要手段,有 利于基因突变的鉴定、疾病的准确分型、揭示发病机制、促进遗传咨 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OI的致病

5、基因尚未完全被发现,基因 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基因检测阴性者不能排除罹患OI的可能。鉴别诊断由于儿童骨骼疾病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骨病、代谢性骨病、肿 瘤性骨病等,在诊断OI前,应与软骨发育不全、低磷佝偻病、假性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范科尼综合征、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低磷 酸酯酶症、骨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相关骨病、关节活动过度综合征 等疾病鉴别,以下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1. 骨骼X线片OI患者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变薄,囟门 和颅缝增宽,枕骨可有缝间骨,颅底扁平;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椎 体变形,可有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胸廓可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 肢长骨纤细、骨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干骺

6、端增宽,多发长骨 骨折,骨骼弯曲畸形等。2. 骨密度OI患者的骨密度常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3. 生化检查 OI患者常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正常。4. 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通过检测I型胶原编码基因或其代谢相 关致病基因突变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1特异性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OI致病基因突变的成熟有效 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仅为症状性治疗,旨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 率。适量的钙剂与维生素D是OI的基础治疗,能够提供骨骼所需营 养,但不能有效降低骨折率。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OI的药物是双膦 酸盐类,未来有应用前景的治疗药物包括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 段(PTH1-34),针对RANKL、

7、骨硬化素、转化生长因子-卩(TGF-卩) 的单克隆抗体等。双膦酸盐(BPs)治疗OI尚未获得美国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批准,仍属于试验性治疗。其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 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但其能否改善患者生长发育以及 能否降低重型OI患者的骨折率尚未达成一致结论。BPs治疗OI的合 适剂量、使用频率、药物疗程尚需进一步探索。值得注意的是,BPs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肌酐清除率V35ml/min 者禁用BPs。BPs治疗OI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首次静脉输注BPs 常出现急性期反应,包括发热、头痛、恶心、肌痛、关节痛和低钙血 症等,多在第一次输液后24小时内出现,3天左右缓解

8、,症状明显 者可予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口服BPs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 适,具有消化系统疾病者慎用。2.综合治疗 对于脆性骨折者、合并严重骨骼畸形的OI患者、骨 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需进行骨科治 疗。OI的骨科治疗主要包括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 骨折手术、关节手术及矫形手术。手术通常联合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以达到更好的疗效。诊疗流程(图86-1)图86-1成骨不全症诊疗流程参考文献1 Forlino A, Cabral WA, Barnes AM, et al. New perspectives on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9、. Nat Rev Endocrinol, 2011, 7: 540-557.2 Forlino A, Marini JC.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Lancet, 2016, 387: 1657-1671.3 Liu Y, Wang J, Ma D, et al.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V: genetic and clinical findings in eleven Chinese patients. Clin Chim Acta, 2016, 462: 201-209.4 Lv F, Xu X, Song Y, et al.

10、 Novel mutations in PLOD2 cause rare Bruck syndrome. Calcif Tissue Int, 2018, 102(3): 296.5 Yi Liu, Lijie Song, Fang Lv, et al. Gene mutation spectrum and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Chinese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patients revealed by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Osteoporos Int, 2017,

11、 28: 2985-2995.6 Li M, Xia WB, Xing XP, et al. Benefit of infusions with ibandronat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Chin Med J (Engl), 2011, 124: 3049-3053.7 Lv F, Liu Y Xu X, et al. Effects of long term alendronate treatment on a large sample of children or adolescents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Endocr Pract, 2016, 22: 1369-1376.8 Xu XJ, Ma DD, Lv F, et al.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icacy of bisphosphonat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Endocr Pract, 2016, 22: 1267-12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