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54477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样题一、选择题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答:A ( 159页,11 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 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 正确答案选 A。2、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 A (176页, 121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解析: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 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

2、的核心 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3、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答: A (225页, 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解析: 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4 、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A、0.1 0.3 之间B、0.3 0.7 之间C、0.7 0.9 之间D、0.9 以上答: B (240页, 1 6 2有并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

3、求) 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 (选拔性测验 ) ,应采用难度值接近 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 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 一般在0 307 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 B。5、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A、内驱力B、凝聚力C、向心力D、吸引力答: A (193页, 131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抽象思维答: B (153 页, 103创造性及其培养)7、能再认不能回忆的遗忘是()。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完全遗忘D、不完全遗忘答:

4、 D (119 页, 8 3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 解析: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 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 l 生遗忘; 永久 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8、 对长时记忆中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加工的主要方式是()。A、视觉编码B、语言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答: C (115 页, 8 2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 解析: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长时记忆 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

5、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9、 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A、描述策略B、表象策略C、归类策略D、网联策略答: D (131 页, 9 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解析: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 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因此,正确答案选D。10、 教师授课中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效,这是运用了()感知规律。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答: A (102 页, 7 2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解析: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

6、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 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 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 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 的这个规律。因此,正确答案选 A。11、 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答: A (85页,61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 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 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 扰或阻碍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 A。A、自我意识B、教

7、学内容C、教学方法D、智力水平答:A解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A13、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人案法答:A ( 21页,2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析: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 Ao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

8、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oA、教学效能感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责任感答:B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在具备一定的 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Bo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oA、冯特B、杜威C、苛勒D、勒温答:A ( 8页,1 2心理学的过去现在)解析: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

9、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选Ao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6、 组块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 知识经验 17、 模仿是个体受他人行为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_类似的行为。18、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o19、 效度的类型有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实证效度。20、 教学设计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 进行的设计。21、 分析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过滤式 分析,一种是综合性分析。22、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功能。23、 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4、 教育心理学是研

10、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5、 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常常是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26简述学习的实质。答: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 习的实质包含以下内容:(1) 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

11、系的意识两个方 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 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 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的 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 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一、大二、大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3)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在政治方面具有改革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等,在求知方面具有成才意识、探索意识、创

12、造意识 等,在思想方面有道德意识、审美意识,行为方面为参与意识、社交意识等。28、品德的实质是什么? 答: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可从道 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 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 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 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29、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答: 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 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

13、能是一种动作经验真正掌握心智活动, 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 还要通过实际操作, 获得动作经验, 才有可能实现。(2) 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心智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其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3) 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指心智活动的动作构成要素、 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 法则的要求。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可能不符合法则,则技能是通过系统学习与教学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 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30、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

14、知表现如下:(1) 他们能直接地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 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能 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的思维之间的不同,从 而能选择社会上较完美的思维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进行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 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有关思维的元认知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15、31、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答: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通过共同要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已有的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 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必然要影响到迁 移的效果。(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 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的作用。定势又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 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32、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