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5364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杂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老北京杂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老北京杂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老北京杂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老北京杂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北京杂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杂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北京杂谈-老骥伏枥(2)目录(1)昔日香港故事影片背后的“冤情”(2)“面条 儿”要香自己擀 “浇料儿”顺口儿自己选(3)忆古抚今 闲话“打油诗”(4)影视剧中多次出现的“黄色歌曲”(5) 坛子和缸腌菜香(6)“什刹海”湖畔忆“荷花市场”(7)老 北京的“蒸食”(8)哪种炸糕好 谁“家”炸糕香 您一吃 便知(9)两代人难忘的苏联歌曲列宁山(10)清香味美 的“藕馅儿饺子”(11)天津人独有的吃法儿“烙饼卷蚂蚱” (12)昔日老北京平民百姓的美食羊杂碎(13)唱草 原想起草原往事(14)鲜为人知的几句老北京方言俗 话(15)“青豆、黄豆,嘎嘣儿,一溜儿”(16)不能忘记的 老字号和“老字号”(

2、17)“嘿!这老七真有稀的。”(18)为 昔日“疯丫头”喊冤叫屈(19)昔日的人情味儿“月饼”(20) “我想吃猪血” (1)昔日香港故事影片背后的“冤情”*回首往事昔日香港 故事影片背后的“冤情”如今,影坛真是绚丽多彩、“百花 开放”!除大量国产故事影片外,大量的港台影片、各国, 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故事影片等,在全国各地所有影院 上映。这在上世纪 60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是 绝对不会有的现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各个影院基本 不放映台湾故事影片,只记得北京一些影院放映过少量的香 港故事影片。这些香港影片确实成了影坛上的“稀罕物”! 按说这电影院放映电影,观众买票看电影,这是天

3、经地义的 事儿,何况这属于文化娱乐活动。但是在“特殊年代”会出 现特殊情况,即电影院可以演,但是有些影片你看了,就会 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厄运!昔日香港影片背后发生的不少 “冤情”就是明显的例子!记得我八岁那年,观看了第一部 香港故事影片火,这是由我国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主演 的影片。我那时候还不大懂这部影片中一些故事情节,只记 得那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人们悲惨遭遇的影片。所以对于 看过大量国内外故事影片的我来说,倒也没有什么新鲜感。 这部影片也没有使我感到内地与香港影片有什么区别。在看 完我国拍摄的、根据著名作家巴金原著改编的国产故事影片 家后,获知还有家的后续集影片春、秋。也 就是说,巴金先生

4、这三部名著,都拍摄成同名影片。家, 是由我国著名电影演员,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孙道临、张瑞芳、 黄宗英、魏鹤龄等主演的。但是春和秋这两部虽也 是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影片,却是香港拍摄的,其中也有红 线女扮演的丫鬟翠环。我还以为这三部影片是一脉相承的 呢,后来才知道,这两部香港影片的拍摄与我们大陆拍摄 家,并无什么关系。上小学六年级时,看了香港故事影 片抢新郎、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等,倒也被影片 中的喜剧情节或历史故事所感染,也没感到观看香港影片会 给自己带来什么所谓的“不良影响”。当时看这些香港影片, 就是有同学看完后,在同学中绘声绘色地叙述,引起了其他 同学兴趣,于是也买票去看。特别是观看完影片抢

5、新郎 后,有调皮的男同学模仿影片中那个被“抢”的“傻子”的 动作,说话咧着大嘴,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更有不少同学 唱起这部影片中根据我国民歌凤阳花鼓曲调填词的插曲: “说天涯,道天涯,天涯处处是我家。父女双双来卖艺,身 背着花鼓走天涯”这部喜剧影片经传播,我们班不少同 学都看过,这些都没有受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干涉或非议。 然而,升入初中后,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观念的不 断增强,随着社会上狠抓“阶级斗争”,特别是强调要坚决 反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接班人”的斗争的重要性和 必须提高革命警惕。这“革命思潮”也涉及到年轻人是否应 该观看香港故事影片问题,因为当时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已 经明确

6、香港是“资本主义花花世界”,因此对于观看香港影 片,有人指出这关系到我国广大青年,能否受到资产阶级思 想和生活方式“腐蚀”的问题!尽管当时一些影院还不时地 放映香港故事影片,如垃圾千金、寒夜、可怜天下父 母心、新寡、三看御妹刘金定、新婚第一夜等;也 尽管有些影片,如可怜天下父母心等情节和内容,使不 少国人感动。但是随着极“左”思潮的盛行,一些人可就不 分青红皂白地,把“阶级斗争”的“棒子”,打在观看香港 影片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身上!记得我们班一个同学(我 校是男校)看完影片垃圾千金后回家的路上,遇见自己 的班主任老师。当这位同学毫不隐瞒地告诉那位问自己影片 名字的老师,这是香港影片垃圾千金后

7、,没想到受到老 师严厉批评!老师批评他为什么看这种“黄色影片”,还叮 嘱他以后少看香港电影,免得思想被资产阶级腐蚀!更想不 到的是,老师还以此为例,在班上批评了一些同学看香港影 片问题,指出大家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和资产阶级 生活方式的诱惑!随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思想路线 的深入,不少反映在我国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题材和内容的文艺作品大量问世,如 评剧夺印、千万不要忘记;话剧千万不要忘记;京 剧箭杆河边、审椅子等。当时虽然仍有时候放映香港 故事影片,但是观看的人就要小心谨慎啦。尤其是年轻人, 实话实说,就是“偷偷儿”地看,千万不要被同学或老师知 道。

8、记得我们上初中三年级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校在位 于“王府大街”东侧的“救世军礼堂”,召开一次“忆苦思 甜”报告会,请一位旧社会的煤矿老工人回忆旧社会所受的 苦和新生活的甜。这位老工人在谈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 夺接班人时,举例说明在他这样的工人阶级家庭成员中,也 免不了有人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他的上中学的女儿一次 去看电影回家很晚,当他问女儿看什么电影时,女儿高兴地 说是香港影片新婚第一夜。这使他非常生气,也非常惊 讶地感觉到,他的出身工人的女儿,也居然会喜欢资产阶级 影片,给他敲响了必须加强对女儿思想教育的“警钟”!这 位老工人的举例,可给一些人提了一个“醒儿”,自此,在 同学当中展开如

9、何对待香港影片的讨论。说是“讨论”,实 际上就是同学互相“举报”谁看过香港电影,特别指出是否 看过新婚第一夜。被举报看过的同学,要深刻检讨,狠 挖思想根源,以肃清资产阶级影响,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思想, 做坚定的无产阶级接班人。当时有个同学不解地问,既然香 港影片是腐蚀革命青年的资产阶级思想影片,为什么电影院 还要放映。这下子把主持会议的人问住了。因为当时虽然已 经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但是还没有人知道存在一条 所谓“修正主义的文艺黑线”,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才 提出来的。但是主持人就是强调,不许看香港电影,这是考 验一个年轻人能不能自觉抵御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从 此,不仅在我校,私下与

10、朋友谈论获知,在其他一些学校对 于观看过香港故事影片学生的评价是:起码说明思想不健 康!正因为有这样的讨论或议论,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 当再次“捡起”这个话题时,可就不是气氛平静的“讨论”了,而 是充满斗争“火药味儿”的声讨会!凡是被检举过曾经看过 香港影片的同学,基本都做了检讨或受到批评。而一些出身 “黑五类”家庭的人,就被要求从自己家庭“根源”找原因, 要连带自己家庭,具体说就是也要批判自己的父母!“文化 大革命”中被抄家、批斗,甚至受到残酷迫害的不少人的“罪 名”之一,就是热衷于看香港电影,而且美化香港电影,向 往资产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昔日放映的香港故事影片背 后,出现了不少“冤案

11、”、“冤情”!这些就不举例了,免得 大家受刺激。顺便说一句,就是在一些胡同里,一些看过而 且经常谈论香港影片的人们,尤其是妇女,也有不少人受到 批判,尤其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记得人们再次看到香港电 影演员的面孔,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吧,也可能是“文 化大革命”刚结束,具体时间记不清了,那是一部描写我国 杂技演员出色演出的记录影片,名字叫杂技英豪,由香 港著名电影演员江汉负责影片内容解说,好像这部纪录片是 香港拍摄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影坛又出现了香港和各 国的影片,而台湾的不少影片也陆续上映。记得好像放映的 第一部香港故事影片是巴士奇遇结良缘。就在观看这部 影片时,有些人还心有余悸,!一些

12、人的这种心理,大概还 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改革开放进展,也随着屈原、画 皮、审妻、至爱亲朋、金鹰等大量香港影片的上映, 人们才自由自在地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包括这些港台 故事影片。最后必须强调指出,昔日我接触过的那些喜欢看 香港影片的同学或朋友,后来都在工作岗位做出成绩,特别 是他们几乎没人把自己子女送出国外定居,也没人炫耀自己 经常出国。而与此相反,一些曾经拼命批判他人看香港影片 的人,却把炫耀出国挂在嘴边儿,特别是其中一些人早把子 女送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定居。这些从个人权利讲,应该 没什么。但是对照这些人今昔言行,倒是莫大讽刺!(2)“面 条儿”要香自己擀 “浇料儿”顺口儿自己选*老

13、北京杂谈 “面条儿”要香自己擀 “浇料”顺口儿自己选“面条儿”, 作为国人的吃食,尤其是老北京人的主食之一,自打这轧面 机做面条儿(老北京人称之“切面”)以来,也随着新中国 建立后不少家庭妇女逐渐走向工作岗位,为了吃面条儿时省 事儿,这“切面”吃起来虽然总觉得比较硬,或者说不太爽 口儿,但是却逐渐为大多数老北京人接受了。但是直至现在, 您可着上了年岁的老北京人问问,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擀 的面条儿吃着顺口儿,吃着舒服。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如果 有朋友说我思想“守旧”,那您就买斤切面、再自己擀面条 儿分别吃了比较一下儿,我相信大多数人承认上述结论。一 位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北京人说得好,即:“这面

14、条儿千 好吃万好吃,切面不如手擀面好吃。”现在的一些商店也卖 所谓的“手擀面”,但吃了也没有自己擀的好吃。如果想起 老北京人昔日喜欢和推崇的“抻面”、“小刀儿面”,您就觉 得昔日老北京人中流传的那句话“家常小刀儿面,赛过大饭 店”不假!现在有些饭店,也卖抻面,也有的饭店由厨师表 演抻面,但是表演归表演,吃归吃,实话实说,这饭店的抻 面,总不如昔日一些家庭妇女自己做的抻面好吃。从和面的 硬度及用料、抻面操作过程,为了让全家人吃好,那些家庭 主妇没有不经心的。如果有客人来,那家庭主妇更会大显神 通,让客人吃了称赞。我在工厂工作期间,有一位厨师总是 和我说:“你尝尝你许大妈做的小刀儿面吧,保证让你吃

15、了 撑得走不动道儿!”他说的这位许大妈,是我们食堂一位姓 许的师傅的妻子,他们可都是纯粹的老北京人。据说这位许 大妈做的“小刀儿面”,无论浇汆儿或是浇炸酱,谁吃了都 赞不绝口。关于“小刀儿面”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听说现 在会做小刀儿面的妇女不多了,做“出彩儿”的更不多了。 但是我赞同这句话:面条儿要吃着香,就自己擀!就是饿极 了的人,大概都不爱吃白水煮面条儿而不加任何“浇料儿”。 面条儿是否好吃,关键看“浇料儿”,而且不同“浇料儿” 的面条儿,有不同风味和美味儿。中国人,特别是老北京人, 吃面条儿最讲究那“浇料儿”。我曾经发表过关于面条儿的 “浇料儿”特别多的文章,可惜不少“浇料儿”都消逝了。

16、 现在街上饭馆卖的面条儿的“浇料儿”,主要是炸酱、西红 柿卤、肉片儿打卤、茄子卤等有数几种。就这几种,老北京 人吃了都会心中有评价,这里不说也罢。只是有件事儿,咱 还是一吐为快,就是本人从小儿喜欢吃“茄子打卤面”。就 是吃完面条儿,也要喝一碗“茄子卤”。我母亲和我太太打 的“茄子卤”非常地道。一次在某老北京风味饭馆,我突然 心血来潮地想吃茄子打卤面,因为那菜谱儿上标明有这种吃 食,于是要了一碗。待服务员把那碗茄子打卤面一端上桌儿, 我那心就凉了一半儿!好吗!那浇料儿哪里是“卤”呀,就 是“茄子汤”,那碗面条儿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因为怕 浪费,我是勉强吃完这碗面条儿,从此进饭馆再也不敢点“茄 子打卤面”啦!关于炸酱面和打卤面,我都曾经发表文章介 绍过,既然上述谈到茄子打卤,就对这老北京人喜欢吃的“打 卤面”再找补几句。老北京人吃打卤面,一般都喜欢吃“肉 片儿打卤”,这其实就是老北京人所说的“打卤面”。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