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际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514883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护理人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护理人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护理人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护理人际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人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际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人际学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学一、护理人际学及其研究对象(一)护理人际学的概念1、人际关系及人际学2、护理人际学(二)护理人际学的研究对象二、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三)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四)有利于陶冶护理人员的情操(五)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第二节 护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一)同情体贴,热情负责(二)尊重人格,平等待人(三)诚实谦让,文明礼貌(四)竭诚服务,不谋私利(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六)恪守信誉,保守秘密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一、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一)亲和动机(二)成就动机(三)

2、赞许动机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二)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四)社会刻板效应(五)移情效应(六)经验效应(七)投射效应(八)仁慈效应(九)预言自动实现效应三、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熟悉(二)才能(三)美感(四)个性品质(五)相似(六)互补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二)人际关系的深度1、自我暴露的范围与深度 (1)广度(2)深度(3)真实性(4)性质2、自我的分层(三)人际关系的破裂1、分歧2、收敛3、冷漠4、逃避5、终止二、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一)交互原则(二)互利原则(三)自

3、我价值保护原则(四)情境控制原则(五)信誉原则(六)相容原则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孤僻心理(二)羞怯心理(三)猜疑心理(四)自卑心理(五)嫉妒心理(六)报复心理(七)世故心理(八)偏狭心理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一)建立交往关系的策略1、加强修养、扩展爱好2、重视第一印象3、主动交往4、帮助别人5、关注对方兴趣(二)加深情感联系的策略1、经常互致问候2、肯定对方自我价值3、避免直接指责争论4、表现真实自我5、有意求助他人6、记挂他人好处7、保守对方秘密(三) 弥补感裂痕的策略1、谅解2、批评的艺术(1) 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2) 批评前先提出自己的错误(3) 间接提醒他人的错误

4、(4) 让别人保住面子第二章 人际沟通第一节 概述一、沟通与人际沟通的概念和特征(一) 沟通与人际沟通的概念(二) 人际沟通的特征1、人际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为转移2、人际间沟通的每一个体都是积极的主体3、人际沟通使用的信息代码及其规则必须是沟通双方 都认同的4、人际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5、人际沟通表现为人际信息的反馈和人际互动6、人际沟通涉及语言及非语言能力7、人际沟通受内部因素的制约8、人际沟通受情境因素制约9、人际沟通是整体信息交流(三)治疗性沟通1、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2、以护理目标为导向3、以减少自我暴露为特征二、沟通的基本结构(一)信息背景(二)信息形成者(三)信息及其载体(四

5、)沟通传递途径(五)信息接受者(六)效果与反馈三、人际沟通的形式(一)词语沟通与非词语的沟通(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四)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五)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六)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四、人际沟通的功能(一)工具功能(二)保健功能(三)整合功能(四)调节功能(五)自我概念形成功能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一、客观环境因素(一)噪声因素(二)隐秘因素(三)氛围因素(四)背景因素(五)距离因素二、个人主观因素(一)情绪因素(二)生理因素1、永久性的生理缺陷2、暂时性的生理不适(三)认识因素(四)个性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价值观(七)语言技巧第三节 人

6、际关系沟通和内容沟通一、关系沟通和内容沟通的含义二、内容沟通的作用三、关系沟通的作用第三章 护理工作中的关系沟通 第一节 护患关系沟通一、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一)技术性关系(二)非技术性关系1、道德关系2、利益关系3、法律关系4、价值关系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一)主动被动型(二)指导合作型(三)共同参与型(四)护患关系模式的转化三、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一)护患关系是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二)护患关系有特定的相互作用(三)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护理人员应该满足病人的需要(四)护患关系中相互影响作用是不对等的(五)护理人员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四、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一)初期(二)工作

7、期(三)结束期五、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向(一)护患关系的人机化趋向(二)护患关系的经济化趋向(三)护患关系的多元化趋向(四)护患关系的社会化趋向(五)护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向六、护患关系冲突(一)期望与现实的冲突(二)需求与满足的冲突(三)外行与内行的冲突(四)偏见与价值的冲突(五)休闲与忙碌的冲突(六)依赖与独立的冲突(七)伤残与健康的冲突(八)质量与疗效的冲突七、护理人员在护患关系沟通中的作用(一)消除角色不明的影响(二)减轻和消除责任冲突的影响(三)减轻和消除权益差异的影响(四)减轻和消除理解分歧的影响八、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友的沟通(一)患者家属的角色特征1、患者原有家庭角色功能的替代者2、患者病

8、痛的共同承受者3、患者心理的支持者4、患者护理计划制定及实施的参与者(二)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友的关系冲突1、患者陪护与病房管理的矛盾2、违规探视与医疗护理的矛盾3、频繁询问与忙碌工作的矛盾(三)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亲友沟通中的作用1、探访接待者2、情况介绍者3、心理工作者4、健康咨询者5、护理指导者第二节 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 一、医护关系模式(一)主导从属型(二)并列互补型1、医疗护理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2、医疗护理两者相对独立不可替代3、医疗护理两者相互监督互补不足 二、医护人员内部关系的影响因素(一)角色心理差位(二)角色压力过重(三)角色理解欠缺(四)角色权利争议三、护理人员在医护人

9、员内部关系沟通中的作用(一)介绍宣传(二)互尊互学(三)理解合作第三节 护际关系沟通一、护理人员的交往心理及矛盾(一)护士与实习护士的交往心理及矛盾(二)护士与护理员的交往心理及矛盾(三)新老护理人员之间的交往心理及矛盾(四)护士与护士长的交往心理及矛盾二、护际关系沟通要素(一)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二)建立团结协作的工作关系第四章 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 第一节 护理人员交谈沟通的类型和方式 一、护理人员交谈沟通的基本类型(一)评估性交谈(二)治疗性交谈1、指导性交谈2、非指导性交谈 二、护理人员语言交谈沟通的几种方法(一)个别交谈与小组交谈1、个别交谈2、小组交谈(二)面对面交谈与电话交谈1

10、、面对面交谈2、电话交谈三、语言交谈沟通的层次(一)一般性交谈(二)陈述事实(三)交流看法(四)分享感觉(五)沟通高峰第二节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和技巧一、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语言修养(一)语言的规范性1、词汇要通俗易懂2、语义要准确3、语音要清晰4、语法要规范5、语调要适宜6、语速要适当(二)语言的治疗性(三)语言的原则性1、既原则又灵活2、既严肃又亲切3、既坦诚又谨慎二、护理人员的交谈沟通技巧(一)准备1、选择合适的交谈时间2、明确交谈的目的任务3、复习已有的病人资料4、病人的准备5、环境的准备6、护理人员的准备(二) 开场技巧1、问候式2、关心式3、夸赞式4、言他式(三) 移情技巧1、移

11、情的含义2、移情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1) 移情有助于患者自我价值的保护。(2) 移情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3) 移情有助于护患沟通的准确性。(四) 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2、开放式提问3、提问时应遵循的原则(1)中心原则。(2)温暖性原则。4、提问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提连续性的问题。(2)避免提双重性问题。(3)避免提“为什么”之类的问题。(五)倾听技巧1、参与2、核实3、反映(六)反应技巧1、不正确的反应形式。2、反应时应注意的问题。(七)确认技巧 1、确认的意义 2、确认的表达方式3、确认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八)阐释技巧1、阐释的运用。2、阐释的基本方法。(九)安慰技巧(十

12、)沉默技巧1、沉默的意义2、护患沟通中沉默的作用3、打破沉默的方法第五章 护理人员的非语言沟通第一节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及作用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及重要性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一)广泛性(二)连续性(三)真实性(四)简约性(五)模糊性(六)保密性(七)通用性(八)民族性三、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一)表达情感意愿(二)验证信息(三)调节互动(四)显示关系 第二节 仪表 一、仪表修饰的功用(一)实用功能(二)美化功能(三)表达功能(四)角色区别功能(五)印象形成功能(六)改变自我概念功能二、仪表修饰的基本原则(一)TPO原则1、Time 原则2、Place 原则3、Occasion 原则(二

13、)适体性原则1、与性别、年龄相适宜2、与容貌肤色相适宜3、与身体造型相适宜4、与个性气质相适宜5、与职业身份相适宜(三)整体性原则(四)适度性原则1、适度的饰品数量2、适当的修饰程度3、适宜的修饰技巧(五)合理性原则三、护理人员的仪表修饰(一)护理人员代表修饰的要求1、整齐清洁2、简约端庄(二)护理人员仪表修饰的要点1、帽2、衣3、鞋袜4、其他第三节 姿势一、姿势的主要类别(一)静态的姿势(二)动态的姿势二、姿势的作用三、动作的性质(一)习惯性动作(二)木杠模仿性动用(三)矛盾性动作(四)刻板性动作(五)强迫性动作四、护理人员姿势的基本要求 (一)立姿1、护理人员的立姿 2、禁忌的立姿 (二)坐姿1、护理人员的坐姿2、禁忌的坐姿(三)行姿 1、护理人员的走姿(四)蹲姿 1、护理人员的蹲姿 2、禁忌的蹲姿(五)手姿1、护理人员基本的手姿 2、禁忌的手姿(六)首语 第四节 表情一、表情的特性(一)表情反映心理(二)表情展示气质(三)表情的掩饰性二、表情的组成(一)脸色(二)面肌(三)眉毛第五节 目光一、目光的功能(一)表达心绪(二)调节互动(三)确定关系二、目光的运用(一)注意目光接触的向度 1、关注型注视2、公务型注视3、社交型注视4、近亲密型注视5、远亲密型注视6、随意型注视(二)注意目光接触的角度(三)注意目光接触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