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5117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苏华 从“自由”和“实践”的内涵看“主体性”的规定,承德民族师专院报2年第4期.陈改桃、李谋仲、肖意贞 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质疑和新解,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1月3.潘登、左克红、郑应平 对科学技术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的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月4。韩天宝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剖析与思考,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月5. 王孔雀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反思,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第3期6 孙喜英、毛建儒 对实践检验认识成本的探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01年第4期7。 周喜庆关于理论(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关系问题,探讨与争鸣194年第9期8. 倪志安

2、、侯继迎 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6年1月9。 吴炳海 论实践的自我认识功能,浙江大学学报197年10月1。 李士坤论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理论课教学2004年第7期1。 李维香论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操作模式,齐鲁学刊2004年第期2.赵凤平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年3月13。 易璋芳、李茜 浅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科教文汇2006年10月4. 朱庆明、李义芬 认识实践问题的再思考,工会论坛200年1月5. 冯维海 认识和改造是实践论的核心简述,探索与争鸣205年第期6。 郑杭生、杨敏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对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

3、学报200年6月17.黄楠森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最后标准,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4期18. 曾令超实践: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法,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年4月19.巩在峰 实践关于认识发展动力的再思考,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20. 张金龙 实践、认识和认识论的革命,南都论坛199年第2期2 梁俐 实践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根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年月2。 王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根本方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期23李建德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辩证过程,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年8月24。 杨信礼 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思想研究198年第1期

4、.王金福实践的本质及实践对认识的意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观点摘录一、“实践是检验认识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相关内容实践检验认识 ,有一个成本问题 ,就是人类用实践检验认识时所付出的代价.怎样才能降低成本,付出较小的代价,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归纳,可以概括出如下对策:要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并在实践过程中尽量遵循自然规律;通过科学预测和评估 ,以确定认识是否付诸实践;制定多种方案 ,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付诸实施;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决策;利用模型方法 ,在小范围内反复进行检验;采取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正确处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重视事实检

5、验 ,更要重视价值检验。-孙喜英、毛建儒 对实践检验认识成本的探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的存在,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尚且都缺少不了逻辑证明,更何况要把观念的东西与作为物质活动实践结果的东西联系起来。要实现这种联系,没有逻辑证明决不可能。由此可见,无论是把实践结果观念化还是进行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对照、比较,都必须有逻辑证明的参与;没有逻辑证明的参与,实践检验就无法进行。实践和逻辑证明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过程中,二者却是缺一不可的,不过实践作为标准是惟一的,更带有根本性罢了。-李士坤 论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理论课教学4

6、年第期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操作模式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真理性所采取的运作方式 ,可分为一般特殊两种情形。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操作模式的一般,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所普遍经历的过程普遍采用的方式 ,主要包括实践观念的建构过程、实践观念转化为实践结果的过程、实践结果的逻辑评价过程等节。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操作模式的特殊 ,是指不同领域的认识的检验方式各有其特殊性。自然科学领域的检主要是针对假说的检验 ,而社会科学领域的检验则强调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的统一。-李维香 论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操作模式,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表现为主体

7、对客体的实际的交互作用 ,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它受命于主观 (接受某种认识、理论的指导),作用于客观(改造客体) ,具有直接现实性 ,能够使认识、理论对象化 (主观转化为客观) 。实际上 ,实践的过程 ,就是理论“物化”为现实的过程 ,或者叫作“精神变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实践目的的提出 ,终结于实践结果与实践目的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正如毛泽东所说“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 ,阶段斗争过程中 ,科学实验过程中) ,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 ,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赵凤平论实践是检

8、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年3月 对于以实践为对象的认识,检验它的方法就是实践。由于衡量这类超前认识的标准即实践的结果尚未产生,因而要检验它们,就必须先通过实践得到一个结果,同时通过实践使认识与实践结果相联结,再进行比较和判定。一般说来,如果实践结果与认识一致,就意味着实践成功,也就是证明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否则这个认识就是不正确的。-王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根本方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4年第期社会认识检验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既有一定的社会认识的普遍性与具体实践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又有实践理念的相对性与具体实践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还有现实的实践活动与其观念再现的矛盾。

9、现实的社会认识检验过程正在这种矛盾中展开进行的,并以不断的解决这些矛盾来实现对社会认识理论的检验,这是一个客观的辩证的过程。-李建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辩证过程,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8月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内容发展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和主观作用的发挥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的统一 发展与实践的两个基本环节都有联系” 因而!发展与实践的质量之间具有直接同一的联系客观事物发展怎样!直接反映人们实践的质量怎样所以发展是检验实践的根本标准” 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作为标准检验实践 把握发展这个检验实践的根本标准。第一有利于正确评价人们的实践活动,第二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

10、冯维海认识和改造是实践论的核心简述,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期实践这个动力系统还不是认识发展动力系统的全部。认识活动及其构成要素,认识活动内在的认识矛盾,以其观念反映、观念创造的特殊优势,都具有动力系统或动力的意义.同时,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构成一个最宏大的总的认识发展动力系统。-巩在峰 实践关于认识发展动力的再思考,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5月当代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变,也显示了它具有的两股巨大力量 -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的力量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的力量.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也都包含着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我们把研究这种结构性

11、巨变及其二维效应的理论称之为“实践结构的社会学理论及其二维视野和双侧分析”(简称实践结构论) .来自实践领域的现象不仅一直在自我积累 ,而且向学术和思想领域形成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折射 ,已经引发了诸多理论问题。与此同时 ,不仅实践问题大量地转变为理论问题 ,而且理论问题也大量地再次进入到了实践领域之中。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确信,现有的社会学理论已经再次获得了新的推进力量。-郑杭生、杨敏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对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年6月“探索性的实践”在这里可以把它理解为“社会试验”(以下简称试验)。它是社会主体为了揭示某种规律而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客体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开创性的实践

12、活动.曾令超 实践: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法,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年4月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理论的自我变革,也唯有实践来完成,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这是由于理论一经产生,它就必然地要伴随人们回到实践去,反作用于实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既没有脱离实践的理论生产,也没有完全脱离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而只有科学、片面或者错误地对实践的理论反映和正确、部分正确或者荒谬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否认理论正确与否,只要它一旦被人们作为思想的武器进入实践的过程,它就必然的要处于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地位。-周喜庆 关于理论(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关系问题,探讨与

13、争鸣1994年第9期认识在实践中产生, 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由于实践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本质特征, 实践才能成为主体认知定势建构的桥梁和中介。因而, 实践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现实根源。-梁俐 实践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根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2年5月三、“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 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 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 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

14、引发开来的, 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苏华 从“自由”和“实践”的内涵看“主体性”的规定,承德民族师专院报205年11月把认识活动理解为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统一,由此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就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审美判断的统一.即,通过“实践认识”环节获得的认识不只是对“世界是什么”的阐释,也包含着主体的评价:“世界应当是什么”,所以,“是”到 “应当的转化的根据就在于客体、主体需要、客体属性三者的在认识中相统一。据此,毛泽东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运动在理论上就转化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及其内部的相互运作,在广义认识活动中“

15、是”转化为“应当”也就成为了可能.-陈改桃、李谋仲、肖意贞 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质疑和新解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1月实践是沟通人类意识和客观世界(包括人类意识本身)的桥梁 ,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这种“自觉和能动”主要体现在人类能够通过实践发现客观规律 ,体现在人类对自身的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按照认识到的客观规律对自身实践活动的调整上。-潘登、左克红、郑应平对科学技术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的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月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 ,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都是完全有效的和合理的 ,只有合理的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科学的哲学 ,要使一定的哲学始终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